电视剧民主之澜(未删节)MP3版:

第16集 创建民盟,披荆斩棘。

剧情介绍

中华职业教育社礼堂坐满了师生,礼堂四周却有一些特务在来回走动。 闻名国内外的经济学专家、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授马寅初先生作“战时经济问题”的演讲。

电视剧文学剧本


第十六集

1.时:日
景:中华职业教育社礼堂
人:马寅初、黄炎培、师生、特务、军警
▲ 小礼堂里坐满了师生,礼堂四周却有一些特务在来回走动。
黄炎培:下面请闻名国内外的经济学专家、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授马寅初先生作“战时经济问题”的演讲。
▲ 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马寅初走上讲台。
马寅初:兄弟今天把儿子女儿都带来了,我今天的讲话就算给他们一份的遗嘱!为了抗战,多少武人在前方流血牺牲,我们文人也不惜死于后方!
▲ 台下响起一片热烈掌声。但也有些特务却吹口哨起哄。一个特务头子向身边一个特务低语,特务跑出去。
马寅初:现在是有力的人大家都出力了,有钱的人却没有出钱。不但没有出钱,而且在拼命的趁火打劫,拼命的发国难财。我主张发国难财的所得应该全部献给国家。我建议从孔祥熙、宋子文做起,开征“临时财产税”以充抗战经费。
▲ 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特务们却开始捣乱会场。
一特务:(挑衅地)你在这里胡说八道,为什么不敢去找蒋委员长当面讲?
马寅初:蒋委员长要我去见他,他为什么不来见我呢?在南京我教过他的书,难道学生就见不得老师吗?他不敢来见我,就是因为他害怕我的主张。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我看充其量只是一个“家族英雄”,因为他庇护他的亲戚家族,危害国家民族。
▲ 刚才出去的特务指挥下,一群宪兵和军警跑步冲入会场。
马寅初:(大义凛然地)在场的警察宪兵先生,你们要逮捕我吗?那就请耐心一点,等我讲完,再下手不迟!


2.时:日
景:张澜住所
人:张澜、马寅初
▲ 张澜在奋笔疾书。
张澜:(VO)“1940年12月6日中央大学教授马寅初被捕。马寅初教授以讲演公债言语切直,竟至丧失其职业自由……”
▲ 马寅初被军警押入警车。
▲ 张澜站立在住所窗前,眼神中充满了愤慨、悲哀。
张澜:(VO):“今日抗战局势已到最紧张关头,当此国家经济财政困窘情形异常严重时期,应请政府应迅予恢复马寅初之职业自由,以襄助抗战建国之成功。”
▲ 张澜激动地在向记者发表讲话。
▲ 马寅初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中……


3.时:日
景:街道
人:梁漱溟
▲ 梁漱溟独自在街道行走。
▲ 一名报童拿着报纸在叫卖:“看报!看报!新一届参政员名单揭晓!
▲ 梁漱溟听到报童的喊叫声,招手让报童过来,讨出零钱买了一份报纸,站立在原地
打开,梁漱溟读着报上的参政员名单,脸上呈现出愤怒的神色。
▲ 梁漱溟把报纸夹在腋下,朝前走去。


4.时:日
景:张君劢家
人:张君劢、梁漱溟、黄炎培、左舜生
▲ 梁漱溟走到一幢楼房前,抬头看了一眼,上前按门铃,张君劢打开房门。
张君劢:寿铭兄?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梁漱溟:邪风。
张君劢:(笑)正好黄炎培也刚到。快请进!
▲ 梁漱溟走进客厅果然看见黄炎培坐在沙发上。
梁漱溟:任之也在。
黄炎培:我也刚到。
▲ 梁漱溟刚落座,仆人刚送上茶水,门铃又响。
张君劢:又是谁来了?
▲ 张君劢起身出去开门上,他和左舜生一起进屋。
张君劢:我这里今天是高朋满座,三方四派的首脑都来了。
梁漱溟:你们看了今天的报纸没有?
黄炎培:你是指下一届参政员名单?
梁漱溟:(气愤地)名额扩充了,反而把原来已经为数极少的非国民党参政员又减少了几个。章伯钧、陶行知、沈钧儒等几位先生都给排除在外了。所增加的都是国民党员。
黄炎培:我也是为了这件事来的,参政会本来就形同虚设,若多罗致几个党外人物,在国民政府至少还可装点门面,偏偏连这一点作用都不留。
梁漱溟:这件事引起我对国民党一种非常大的悲观。他们宁愿给大量党内闲人挤进来吃闲饭,国民党的没出息可算到家了。
张君劢:大难当前,大局靠什么人来支撑?
▲ 黄炎培激动地站起来。
黄炎培:我们不应当妄自菲薄,而应当自觉地负起大局责任来才对。
张君劢:我们日前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不中用,太松散,各自一摊,大家又不积极,没有力量,必须另行组织。
左舜生:只有把国共两党之外的所有党派、团体结合在一起,成立一个统一组织,紧密团结起来,就有力量,就有发言权了。
张君劢:我们先秘密串连作好准备,另外必须在国民党控制不到而又极接近内地的香港建立起言论机关,然后以独立姿态出现。不能先向政府申请。
梁漱溟:我同意,第三党章伯钧我可以去当说客,他刚被排斥出参政会,肯定会同意。救国会沈钧儒谁去联络?
张君劢:我听说沈钧儒今年夏天向周恩来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还是周恩来劝他先不要加入,在民主党派内更为有利,他才没有加入。
左舜生:我建议救国会等我们的组织成立以后再加入。不仅因为沈钧儒本人思想偏左,整个救国也会是左派组织,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中共的外围组织,如果他们参加创建这个新组织,就会被人以为我们是被中共所策动,成了外围组织之外围组织的嫌疑。
梁漱溟: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吧,我去向沈衡老解释一下,请他们暂缓参加。但是有一个无党无派人士必须邀请他参加。
三人:谁?
梁漱溟:张表方先生,表老是四川威望最高的人士,在参政会上又敢说敢为,我意非请他加入不可!
黄炎培:那当然。
张君劢:一定要把他请到。
左舜生:如果没有表方参加,我们的新组织就不会有威信。


5.时:日
景:张澜家
人:张澜、张茂延
▲ 张澜正在认真阅读民盟政纲,并用笔在上面进行批改。
▲ 女儿张茂延推门进屋。在张澜身边坐下,一声不响。
▲ 张澜抬头看了女儿一眼,放下手中的笔。
张澜:有事吗?
张茂延:爸爸,我考上省立女子中学了。
张澜:(点头)学习要刻苦,要想将来能为社会、国家尽力,你必须努力求得实际的知识,专门的技能,还要有前进的毅力。不要学有些人只会空喊口号,光说大话。
张茂延:(点头)
张澜:还有什么事?
张茂延:(鼓足勇气)爸爸,我去省里上学,连一件洋布的衣服也没有。我想做一件外套。
张澜:茂延,爸爸给你讲一件我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好吗?
张茂延:好啊,爸爸很少给我们讲你小时候的事情。
张澜:我八岁那年过新年,村里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我回家去,妈妈给我缝了一件我父亲旧长衫改成的褂子。我当时感到很委屈哭了,我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吕蒙正的故事。
张茂延:吕蒙正是谁?
张澜:北宋的大学问家,当过三任宰相。吕蒙正从小死了父母,一于个人在窑洞里讨口叫化,全靠寺庙发放的斋粥维持生活,但他坚持发奋读书。有一年下了几天大雪,他因为没有御寒的衣服,没办法去庙里求斋服。又冻又饿就在他差点昏迷的时候,来了一个叫化子,他给了吕蒙正带来了一些剩饭剩菜,又给了他一张破麻袋片,吕蒙正就靠着它熬过了冬天,活了下来。后来考取了状元。
张茂延:我知道奶奶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了。
张澜:(点了点头)这个故事对我这一生的影响都很大,节俭刻苦是我们家的传统。
张茂延:爸爸,我不要新衣服了。
张澜:你走过建华中学门前小河上那根独木桥没有?
张茂延:走过一回,吓人得很,以后都是绕路过去的。
张澜:你为啥走路不怕,走独木桥害怕?
张茂延:(笑了笑,但没有想出怎么回答)……
张澜:作人像走路一样,独木桥两旁空空的,没有扶持,你害怕。作人若离开了群众,没有人扶持,就不能生存下去。群众正像平地一样在无形中扶持你。现在生活很苦很穷的人还多得很,我们能不饿肚子,能饱暖就不错了。你不要只顾自己享受,应该多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才对。
张茂延:爸爸,我懂了。


6.时:夜
景:张澜卧室
人:张澜、刘慧征
▲ 刘慧征在灯下缝制一只布包,张澜在修改民盟纲领,修改完纲领把文件合上,抬头看了一眼刘慧征。
张澜:这个月家用还有没有积余?
▲ 刘慧征从怀里取出一个手绢包打开,里面只有一点零钱。刘慧征从中取出两张钞票,想了想又拿出一张零钱,一起递给张澜。
刘慧征:这个月的钱都在这里,剩下的明天还要买米、交电费。
张澜:茂延考上省立女子中学了,我想买支钢笔送给她。
▲刘慧征把手里的布包打开,原来是一只布书包。
刘慧征:我给她缝了一个书包。
张澜:好,好!(感叹)我还一直以为他们都是娃娃,没想到他们一下子突然都长大了。
刘慧征:(笑)你不看看你自己的胡子都白了。
张澜:老罗!将来的世界都是他们的了,我只希望他们将来的日子能过得比我们好。
刘慧征:这个世道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太平!
张澜:哪天中国能真正实行宪政,能做到政治民主,这个世道就有希望了。
▲ 张茂延推门进屋。
张茂延:(兴奋地)爸,妈,三哥晓岩回来了!
▲ 张晓岩进随着进屋。
张澜:你不是在川大上学吗?还没有放假,你怎么提前回来了?
▲ 张晓岩没有回答,刘慧征发现他的脸上有伤疤和淤血。
刘慧征:三儿,你的脸上怎么有伤?
张晓岩:(委屈地)爸爸,他们非逼着要我参加三青团,
张澜: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张晓岩:我不答应,三青团的同学还差点把我从山上推到山谷摔死。
张澜:(恼火地)堂堂高等学府,怎么会做出这种混帐事!
刘慧征:(气愤地)难道学校就不管?
张晓岩:就是川大教务处的主任乐伯勋坚持要我加入三青团的。
刘慧征:乐伯勋?(对张澜)他不是你在成大时候的学生吗?
张茂延:他凭什么非你要加入三青团?!
张晓岩:他们说我是张澜的儿子,所以非得加入不可。
张澜:他们是想用你加入三青团来堵我的嘴,卑鄙!
张茂延:哥,你偏不入,气死他们!
张晓岩:如果我不参加不给我发毕业文凭。
刘慧征:这简直不讲理!
张澜:你怕啥,人又不靠文凭吃饭。我在日本留学回来时,学校给我的文凭我都撕掉了,人的骨气比文凭贵重。做人就要有正气,不怕邪。你宁可不要文凭,决不参加三青团。
▲ 张澜转过身对张茂延和张晓岩。
张澜:你们都要记住,我这一生坚持八字三语为做人之道。八个字是:宽容、忍耐、坚定、明达。三句话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时:日
景:战场、报纸
人:资料
▲ 字幕:(VO)“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部队在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队伏击,皖南事变发生。”
▲ 《新华日报》被开天窗,刊登周恩来的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挽联。
▲ 战场资料及叶挺被囚、项英牺牲的像片。
▲ 身穿灰色棉衣的周恩来亲自拿着《新华日报》在街道卖报……。


8.日
景:中共办事处
人:周恩来、张冲
▲ 字幕: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定于三月一日开幕,中共七参政员向参政会提交十二条善后办法,并以接受十二条作为出席参政会的条件。
▲ 中共办事处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正在起草文件,邓颖超进屋。
邓颖超: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来办事处,要求马上见你。
周恩来:就请他到这里谈。
▲ 邓颖超转身出去,周恩来把桌上文件收起,邓颖超陪张冲进屋,倒完茶后离去。
周恩来:我们向参政会提交的公函收到了吗?
张冲:(从包里取出公函)我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来的。我想请你们把这封公函先收回两天,以便我从中奔走,请蒋先生约周公谈话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周恩来:十天中,政治压迫之严重和接连不断,无理之极,实属忍无可忍。
张冲:我知道,知道。但蒋公是吃软不吃硬的,如果你们坚持必至翻脸。
周恩来:翻脸已经翻半脸了。现在蒋介石所能做的,不过是讨伐令,全国清党,逮捕办事处人员,封闭《新华日报》等等,我们已经准备着了。
张冲: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蒋公和周公一旦见面,总能有所交流。
周恩来:现在即使见到蒋介石,也肯定毫无结果,无非还是要求我十八集团军开到黄河以北这一套。我们一切都准备好,即他捕杀讨扣,也毫无可惧。
张冲: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你们能撤回公函,并且出席国民参政会。
周恩来:中共七参政员的公函决然不能撤回,如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就拒绝参加参政会。
张冲:恳请周先生能够体谅理解,为了国家计,我跪下来也可以。
周恩来:这不是你我个人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在新四军问题后,政治压迫,军事进攻,我们确无步可让。
张冲: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体条件商量,如果毛先生和周先生实在不便出席参政会,能否改请董必武、邓颖超二位出席?
周恩来:万做不到,这样做将成为历史上滑稽剧,不是侮辱我们?
张冲:这怎么是侮辱?我是存心相邀,哪怕董、邓只出席一人也好。
周恩来:国民党请客吧,被请者为“奸党”,还要客来捧场,岂不是侮辱?
张冲:(叹气)这等于两党关系破裂。
周恩来:(针锋相对)责在国民党。我党为了挽救破裂,才提出十二条善后要求。


9.时:日
景:特园
人:张澜、黄炎培、周恩来、董必武
黄炎培:(忧心忡忡地)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三月一日就要召开,听说中共方面的参政员已经决定拒绝参加。
张澜:(忿忿地)蒋介石诬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的番号,还把新四军军长叶挺抓了起来。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共代表怎么能参加参政会?
▲ 鲜英兴奋地奔进来。
鲜英:表方,周恩来先生和董必武先生来访。
张澜:快请进。
▲ 张澜和黄炎培急忙起身迎上,与进门的周恩来、董必武握手致意。
张澜;两位来得正好,我正和黄任老在谈论时局呢。
周恩来:这次蒋先生一改过去幕后反共的态度,直接出面了,这无异于自我暴露,现在许多人都看清楚了他的真面目。
张澜:上个月宋庆龄女士和何香凝女士自香港打电报来斥责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要求“撤销剿共部署,解决联共方案,发展各种抗日实力,保障各种抗日党派。”两位的电报影响甚大。
周恩来:表老、黄任老,前天我分送给二十多位参政员的皖南事变善后处理十二条,未知大家看后反应如何?
张澜:大家认为中共的要求合情合理。我和黄任老以及沈钧儒、张君劢、左舜生、罗隆基、梁漱溟等十余人特地开了一个会,还写了一份给蒋介石的四条意见书。上面有我们到会同仁全体的签名,日前已经送出。
▲ 黄炎培将意见书底稿递给周恩来。
周恩来:意见提得好!但就怕蒋先生不能照办。
黄炎培:我们一定要力争!
周恩来:我们非常欢迎你们作为第三者出来说话,我们愿意和第三者共同推进民主。这四条意见提得很好,如果当局接受,我们可以出席参政会。


10.时:日
景:蒋介石官邸
人:蒋介石、张澜、黄炎培、梁漱溟、张君劢
蒋介石:各位,参政会即将召开,本来,我就想请你们来谈谈,不期你们给了我一份意见书,那再好没有,所以我就约你们过来,唵,今天就请诸位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我是议长嘛,应该多听大家意见,有事共同商议,一切为了有利抗日。
张澜:此次皖南事变,全国痛心,中共参政员将拒绝参加本次参政会,我们认为当今对国事起主要作用者乃国共两党,有鉴于此,我们一致要求本次参政会中共参政员必须与会。
蒋介石:张表老提得很好,提得好,你们的意见书上也已经写了,我作为议长完全赞成你们的意见,中共参政员不能不参加,不过,他们的不参加,是他们自己不肯参加,不是政府不许他们参加,政府没有这个意思,相反,希望他们参加,因此,我请各位起点作用,去劝说劝说如何?
梁漱溟:我们在意见书中提出成立有关各方面组织委员会的建议。
蒋介石:我原则上同意成立各党派委员会,中共方面也可以派代表参加委员会。
张澜:议长这么说,我们很高兴,不过,中共毛泽东等参政员提出的皖南事变善后处理十二条是他们出席的条件,这要请蒋议长答应才行。
蒋介石:这个不行,不行!
黄炎培:我们认为这十二条合情合理,议长没有理由……
蒋介石:这十二条的事就不必再谈下去了,明天参政会就要召开,如果中共出席,即当按一个党派参加主席团一个主席的原则,推行周恩来为主席团之一,如其不出席,则是他们不惜以国内裂痕暴露于外,他们要负责的。以后即无话谈。请你们把我的意思转达给周恩来先生。
1.时:日
景:张君劢家
人:周恩来、董必武、黄炎培、梁漱溟、沈钧儒、张君劢
梁漱溟:蒋议长对我们提出的四点意见已经接受,我们全体同仁恳请周、董二位和中共参政员能出席参政会,这也是各方面的期望。
周恩来:既然如此,我马上请示延安。
黄炎培:参政会明天就要召开,不知延安方面什么时候才能有覆电?
周恩来:我们自己有电台,每天会和延安通电三次,所以至迟今晚就会收到覆电。
沈钧儒:如果要一有消息,请马上通知我们,我们可以和政府再进行接洽。
周恩来:好,没问题。


2.时:夜
景:特园
人:张澜、梁漱溟、黄炎培、沈钧儒
▲ 张澜等人在焦急地等待消息,梁漱溟推门进屋。
黄炎培:中共有没有消息?
梁漱溟:刚才见到董必武先生告之,电台发生故障,无法收到延安电报。所以不便出席明天的参政会。我再三恳谈,但他们仍坚持没有党中央的命令,不由自主。写了一封抱歉信,让我交给蒋议长。
沈钧儒:那怎么办?天亮就要开会了。
张澜:(接过信看了一眼信封)那就只有面呈蒋介石,并代为解释,说明主要是因为电令未到,不好出席,并没有别的意思。另外,我们继续和周恩来先生保持联系,如果延安方面有消息后,我们再作打算。


3.时:日
景:张君劢家
人:梁漱溟、张君劢、沈钧儒、黄炎培
张君劢:蒋介石已经同意可以再等一天,我们发动了临时动议,要求大会停开,所有主席团的选举改在明天举行,如果中共参加,便可以选出周恩来参加主席团。
梁漱溟:全重庆全中国都在关心着、打听着中共代表究否出席。
黄炎培:现在就等中共方面的消息了。
▲ 门铃响,张君劢起身开门,沈钧儒进屋。
沈钧儒;延安方面电报已经回复了。
黄炎培:太好了!
沈钧儒:延安对原先提出的十二个条件重新作了修改,提出了新十二条。较前次的十二条降低甚多,如果政府当局能接受中共的条件,他们就出席参政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还联名给表方、任之和诸位写了一封信。
▲ 沈钧儒把信递给黄炎培。
张君劢:周恩来在信里写了什么?
沈钧儒:中共为了顾全大局,重新修改了十二条解决办法,实属委曲求全,如国民党能接受,他们马上到参政会报到。
▲黄炎培匆匆扫了一遍后,递给张君劢。
梁漱溟:如果遭到拒绝呢?
沈钧儒:因此造成局势恶化,中共认为他们已经问心无愧了。
黄炎培:眼下已经没有时间了,如果再逐条磋商这个方案,势必延过了参政会期,而且要求当局立即答应通过这十二条,我们也没有把握。
梁漱溟:能不能先按照我们提出的四条主张继续进行商量。我们在意见中已经提出由各方面合组委员会,这十二条侯委员会成立后再议?至于委员会如何组织,可以请周恩来先生和行政院长张岳军直接见面商量。
张君劢:中共能否一面出席参政会,一面成立委员会,若能在此届大会内终得圆满出席,尚足以安慰国内人心,及国际友邦之期望。
沈钧儒:只怕中共难以答应,蒋介石又不会接受中共的十二条。
梁漱溟:我去找张表方,把我的意见告诉他。我愿意以个人的名义先去找张岳军,请他和周恩来直接商谈委员会一事。


4.时:夜
景:饭店
人:梁漱溟、张群
梁漱溟:希望岳军能和周恩来当面交换意见,得出有关成立各方委员会的草案,即刻请领袖核定。
张群:等我请求最高当局以后再定。
梁漱溟:我们的四条意见蒋议长看过并没有反对。我们在意见中提出“为永杜纷争,全国一切军队,应与任何党派绝缘,统一于国家。
张群:这一条你向共产党谈过没有?
梁漱溟:我们把四条意见的底稿给周恩来先生看过。
张群:他们如何表示?
梁漱溟:他们表示国民党实行,共产党就照办。
张群:(笑)他们深知国民党不会实行,所以才说“要看国民党的态度”。老实对你讲,国民党的生命就在它的军队,蒋先生的生命就在他的黄埔系,像我这样一个地道军人而从不想抓军队,中国绝无仅有的。中共毛泽东也说过:“中国的事历来是有枪为大。”“谁有枪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势大。” 你向谁要军队就是要谁的命!谁能把命给你?你真是个书呆子!


5.时:日
景:参政会会议室
人:蒋介石、梁漱溟、黄炎培、张君劢、左舜生
蒋介石:只要中共能够翻然改变过去的态度与行动,不将第十八集团军当作他一党所私有的军队,不利用其来牵制友军,妨碍抗战,那末,全国军队共同一致,向前御侮。政府对我忠实将士,实在是爱护之不遑,岂有如中共所谓挑衅进攻、自残手足之理?而且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希望参政员诸君本着精诚团结,共同御侮的精神,向毛泽东、董必武等参政员恳切转告,盼能在参政会内共聚一堂。


6.时:日
景:延安会议室
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干部
▲ 毛泽东正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讲话。
毛泽东:我们向参政会提出十二条时,蒋介石表示着慌。我们继续坚持强硬的立场,蒋介石动员所有小党派向我们要求出席参政会,我党参政员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提出新的十二条办法,坚持了党的立场,这是有重大的意义。我认为我党此次坚定的立场是对的,给了国民党以坚决的打击,会给各方面以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孤军奋斗是有极大的意义。现在以大势观之,国民党反共政策是不会停止的,但在日本南进的政策下反共高潮将会降低。


7.时:日
景:小会议室
人:蒋介石、张群、国民党议员
蒋介石:在座的都是我党的参政员,我告诉你们,国共尽早总要分裂,不必惧怕。单从军事上,三个月可以消灭共产党,目前我们的策略是政治防御。


8.时:日
景:特园
人:张澜、黄炎培、梁漱溟、黄炎培、周恩来、董必武
▲ 张澜、梁漱溟和黄炎培正在和周恩来、董必武交换意见。
周恩来:因为当局拒绝了我们提出的新十二条,我们出席参政会的问题,可以说已成过去,撇开参政会出席问题,我们不拒绝任何的商谈。
董必武:国民党顽固派除了对我们实行军事进攻,制造皖南事变。对其它各党派人士也会进一步实施其排斥、分化、打击的政策。
张澜:国民党当局已经查封了邹韬奋在成都、桂林、贵阳、昆明等地所办的生活书店。
周恩来:我看你们也应当早作准备,考虑对策。
黄炎培:虽说我们也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但那只是个松散的临时机构,还没有力量,因此我们一致认为国共两党之外的所有党派应该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组织。
周恩来:以前各党派各自为政,凝聚不起一股巨大的力量,因此起不了大作用,现在如能结合成一个统一组织,那它的作用就不可估量了。


9.时:日
景:特园
人:黄炎培、张澜、梁漱溟、张君劢、左舜生、李璜、江问渔等十七人
字幕: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大会在重庆特园秘密召开。黄炎培被选为主席,张澜等人为中央执行委员。
黄炎培:(庄严宣告)今天,由青年党、民社党、第三党和乡村建设派、中华职业教育社等五个政治性的党派、社团联合组成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了,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出来的。
张君劢:这“血与火”是不是太偏激了。
梁漱溟: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张君劢:我们同盟的出路,就在远离血与火,太近了,小心会被血和火吞没。
张澜:真金不怕火炼嘛。
梁漱溟:同盟既然成立,必须有明确的纲领。由我和罗隆基、左舜生起草了十二条政纲,黄任之主席又亲自修改誊抄,我的意见各自亲笔签名,以示决定。
黄炎培:等一等,我有个提议,这个十二条纲领我们是不是分别先后发表。其中如:“反对国库负担国民党党费。”“结束党治,厉行法制。”“反对一切政治特务机关。”等条文宜暂时保留。
江问渔:如此条文发表,给人感觉要与国民党决裂。我的意见把这四条统统删除,先发表八条。否则,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一面,许多事业必发生障碍。
黄炎培:我们不能使学生失学,工人失业。
梁漱溟:既如此,何不早说?几经讨论修改,没有提出任何异议,任之又亲自修改写定,考虑应当周全,今天却又提出推翻成案,哪有这样的道理?
李璜:黄主席和江先生所言盖指吾人背负之包袱,包袱人人皆有,不独职教社为然。如果只想着顾全自己包袱,即不必作政治运动,如果想参与政治运动,即不能顾全包袱。
黄炎培:我并非对十二条突然产生异议,只是顾虑发表之时机不得其当。
张澜:发表时机可以商量,但如果连结束党治,反对特务机关都不敢提,那民主同盟成立的价值就失去了。
梁漱溟:我同意表方的意见,但我以为必须在适当时机再发表。
张君劢:眼下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统一的组织用什么方法取得合法地位,今后才能公开活动。
左舜生:公开发表一个声明宣布成立,不就得了?
黄炎培:如果在重庆公开成立,很可能立即被当局取缔。
左舜生:迟早要公开,否则如何开展工作?横竖会被人知道,不如早一点对外宣布。
黄炎培:盲目闯关肯定不行,一定要想个妥善的办法才好。
梁漱溟:可以利用报纸宣传我们组织的纲领主张,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张君劢: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但重庆的报纸不会敢刊登我们的纲领。
张澜:可以派人到香港去办报纸,在海外建立言论阵地,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伺机公开民盟组织,再迫使当局承认。
黄炎培:那就请寿铭去香港负责办报事宜。
梁漱溟:我去可以,但办报的经费从哪里来?
黄炎培:大家凑吧,我出一万元。
张君劢:我也出一万。
左舜生:我出一万。
梁漱溟:我只能减半,出六千。(自嘲)我已经倾囊而出了。
张澜:(苦笑)我只怕是六百一时也凑不出来。我负责去找刘文辉、龙云谈一谈,请他们赞助一部分资金。以济燃眉之急。
黄炎培:那就请表方辛苦一趟了。
张君劢:我们的报纸取个什么名字?
梁漱溟:这份报纸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前途,我看就叫《光明报》如何?


10.时:日
景:蒋介石官邸
人:蒋介石、张群
▲ 蒋介石大发雷霆,指着张群大骂。
蒋介石:统一建国同志会这些人秘密成立了一个新的组织,你知道不知道?
张群:(瞠目结舌)毫无所闻啊。
蒋介石:就在你的眼鼻子底下居然杀出个民主政团同盟!你这个省政府主席是怎么当的?
张群:我马上派人清查。
蒋介石:我决不能允许这样一个国民党、共产党以外,自命为仲裁的政团成立。
张群:是。
▲桌上电话铃响。张群接电话。
张群:是的,我马上向委座报告。(放下电话)戴笠来电话,已经查明民主政团同盟的主席是黄炎培。
蒋介石:(想了想)黄炎培现在有什么公职?
张群:除了参政员,他还是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秘书长。
蒋介石:马上通知黄炎培,派他前往南洋募集救国公债,三日内出发。


11.时:日
景:香港《光明报》社
人:梁漱溟、范长江、萨空了
▲ 字幕:1941年8月 香港
▲ 梁漱溟正在忙于审阅报纸文章,范长江推门进来。
范长江:寿铭兄,《光明报》哪天才能正式出版?
▲ 字幕:范长江,中共《华商报》负责人。
梁漱溟:刘文辉已经答应资助四万,龙云答应资助六万。办报的大部分资金已经落实。都亏我临离开重庆时找了周恩来先生,他介绍了驻港的廖承志先生和范先生,给了我很多的关照,但眼下用钱的地方太多,注册要交押金,请律师也要花钱,还要付印刷纸张费,所以仍然入不敷出,紧张得很。
范长江:我今天找你就是为了这件事。有一个南洋华侨愿意资助你们办报。
梁漱溟:太好了,他资助我们有什么条件吗?
范长江:(笑了笑)只要你写个收据就行。
梁漱溟:这还不容易。
范长江:这是四千港币请收下。
梁漱溟:这真是雪中送炭。谢谢!
范长江:国民党立法院副院长刘维积专程由重庆飞到香港,企图阻止你们办报。
梁漱溟:我今天早上刚听说,好在我们已经办完注册手续,交纳了押金,并且请好了法律顾问,已经算是合法报刊,港局也不能任意取缔了。
范长江:但是当局的新闻检查机构可能会因此进行刁难,你们还是要早作准备。
梁漱溟:谢谢提醒。
▲ 萨空了推门进屋。
萨空了:黄炎培先生来电话他已经到港,约请梁社长面谈。
范长江:你们有事,我先告辞了。
梁漱溟:请代向那位南洋华侨致意。
范长江:好。


12.时:夜
景:香港 九龙塘学校
人:梁漱溟、黄炎培
黄炎培:我此次是奉命募捐国债,现在看来环境实在不容我出名参加同盟。
梁漱溟:《光明报》马上要出版,民盟的成立宣言及政治纲领如果在报上发表,按常规都应当有民盟负责人具名,
黄炎培:我的意见就不要具名了。
梁漱溟:具名以示郑重,并取信于国内外。能不能改由参加同盟的各党派具名?
黄炎培:(摇头)我现在只能以个人名义参加民盟,对外一定要保密,因此中华职业教育社不能列名。
梁漱溟:那么纲领什么时候发表?
黄炎培:一切由内地同人决定,我决不固执己见。同盟正式揭晓后,我会写一篇文章在职教社香港分社办的《国讯》上发表,以示赞助。
梁漱溟:那我只有马上赶回内地去请示商量。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