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民主之澜(未删节)MP3版:
第三十一集 桑榆晚霞 精彩绚丽

剧情介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想做官的张澜被选为国家副主
席。当时一些来自解放区、不了解张澜的同志表示反对,结果朱德公开讲话,
“讲到革命,诸位没有一个有他早的”,他简单讲了张澜一生的革命史,从保路
运动开始,到反袁护国运动,川北自治,再到冒着杀头的危险组织民盟,拒绝参
加伪“国大”,彻底孤立国民党蒋介石,字字掷地有声,大家哑口无言
电视剧文学剧本
1.时:黎明/日
景:天安门
人:(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黎明,天安门的剪影。
▲蓝天,白鸽,鲜花,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字幕:(VO)“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国大典的历史资料及记录影片,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张澜参加开国大典的历史照片及有关资料。
2.时:日
景:四川
人:刘文辉、王少春、秦慧芳
▲随着电键不停地敲打,一份电报边接收边翻译。
▲刘文辉焦急不安地在小屋里来回走动。
▲秦慧芳将翻译完毕的电报递给王少春,王少春看后兴奋地喊了起来。
王少春:军长,周恩来同志发来的电报!
刘文辉:快念!
王少春:望即告刘自乾先生,时机已至,不必再作等待,蒋匪一切伪命不仅要坚决拒绝,且就联合邓锡候、孙震、贺国光诸先生有所行动……
▲刘文辉一把夺过电报匆匆阅完。
刘文辉:总算盼到这一天了,我马上联络邓锡候、潘文华宣布起义!
▲刘文辉撕下自己军装上的领章。
▲一面五星红旗在军营上空升起。
▲字幕: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与邓锡候、潘文华等部联名通电宣布起义。
▲杨森逃往台湾,临上飞机前留言嘱其次子杨汉烈率部起义。
3.时:日
景:成都
人:蒋介石、副官
▲字幕:成都
▲桌上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卢汉宣布起义的通电。
▲(VO):“……自本日起,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布云南全境解放。……”
蒋介石:(气愤地大骂)卢汉,你辜负了我的期望!!
▲蒋介石气恼绝望地将收音机摔到地下。
▲副官问讯进来。
副官:总裁,怎么了?
蒋介石:(迅速恢复镇静)我一切很好。四川情况怎么样了?
副官:刘文辉、邓锡候等人也宣布叛变投共了。
蒋介石:完了,全完了……看来大陆没有我蒋某人的立脚之地了。
▲字幕: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父子离开成都飞往台湾,永远告别了大陆河山。
4.时:日
景:张澜家
人:张澜、罗隆基
张澜;自从民盟一届四中全会以后,你政治上变得很消沉。
罗隆基:四中全会我成了集中批判的对象。说我走亲美路线。我是从来没有拒绝和美国人见面。以前是劝美国不要援助蒋介石,后来见面是希望中共不要靠近苏联。我有什么错?
张澜:你的毛病是个人主义太突出,想当官。总嫌自己的地位不如章伯钧、黄炎培和史良,在盟里你还拉小圈子,闹宗派。
罗隆基:民盟从一开始就是由三党三派组成的,它从来就是一个有派系的团体。过去是和反动派系民社党;青年党作斗争。现在明明是左派联合起来对付右派了,却偏要说这是进步与落后之争。我在家里请张东荪、潘光旦谈谈盟内的事,就说我是搞宗派。章伯钧一个月请七百人客饭就不说。开会不是帮助我们,而是打倒、斗争、打倒。因此,我是相当消极。我感到失望。
张澜:新中国不是形式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实际上变了质。我们都要适应。此次一届四中全会上,你和章伯钧为民盟设立几个副主席争执不休,后来还是周恩来建议,设立十一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才平息了争论。
罗隆基:可到了会议闭幕的时候,楚图南又突然提出要设中央政治局秘书长,由章伯钧担任。这不是搞突然袭击嘛!
张澜:周恩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约你们到中南海谈话,你又拒绝出席,让总理一直等到半夜十二点,他发了一大通火,你和张东荪才去。你何必要这样?
罗隆基:其实我不是不能接受章伯钧,我是不能接受这种做法。原来民盟的副主席、秘书长等人事,早就是中共和民盟左派私下定下,早就排定了一切,而且布置好了。既然如此,就请周恩来来念名单就可以,我们何必去呢?民盟搞事先排定,这是民盟集体领导的失败!我反对这种“几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张澜:(沉默了一会儿)我也不赞同此种做法。
罗隆基:民主党派中有些人现在的工作是:锦上添花,火上加油,观风色,看气候,扣帽子,打冷拳。我担心民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性将丧失殆尽。
张澜:一届四中全会修改后的“盟章”,已经确定了民盟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以知识分子,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中心的政治联盟。
罗隆基:我对这一提法也保留意见。我找周恩来谈了,他说民主党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共代表无产阶级。我当即表示不同意。我说:‘你是南开出身,毛泽东是北大出身,我是清华出身。为什么你们能代表无产阶级,而要我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呢?我们成立人民阵线,你们代表一部分人民,我们代表另一部分人民,这样来共同协商合作组织联合政府。’没想到我又被盟员批判成不愿意接受中共领导,狂妄地自封为代表一部分人民,企图和共产党讲价钱。
张澜:毛泽东最近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政权的国体和政体都有了明确论述。和《论联合政府》一文的立场有所不同,你要认真学习。
罗隆基:最近我和毛泽东先生谈话时提出:要求盟内的中共党员应该公开身份,结果毛马上对我说“你不要清党。”俨然是领袖语气,帝王口吻。我听了顿时凉了半载。中共和民主党的蜜月已经永远结束了。
张澜:你怎么能向毛泽东提出这样的要求?你应当检讨自己。
罗隆基:(叹气)我已经检讨了。我检讨自己不了解形势,不知道要有领导党的党员来作为民盟的骨干。
张澜:(严肃地)以后,不要再对任何人提及这件事。
罗隆基:这几年,驳白皮书,各党派的联合宣言等文件都是推我起草的,我写过多少受人欢迎的社论,我写下的每个字都是在呼吁民主、自由。现在如果连民主同盟也没有民主了,没有民主的民盟,我就要退出!
▲张澜回过头看着罗隆基,罗隆基的目光中充满了痛苦。
5.时:日
景:北海
人:沈钧儒、董必武
▲沈钧儒和董必武在北海内散步。
董必武:衡山老的信我收到了。
沈钧儒:我在信里表态希望加入贵党的愿望是真诚的。
董必武:衡山老恳切热烈希望加入共产党的心情,我和党内许多同志都能理解,而且应当说不是从现在开始的。
沈钧儒:三九年我就曾经向周恩来同志提请过入党要求,当时恩来同志认为我是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不参加比参加了作用更大,对工作更好。所以我只好服从。现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再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贵党能接纳。
董必武:我准备把你的信转给恩来和中央其他一些同志,请他们考虑。
沈钧儒:我听说共产党要进行整风学习,我希望能参加这一学习。
董必武:整风系党内工作,在各级机关中进行,党外工作人员和党联系愿意共同整风,我想不至于拒绝。这些事可以和统战部联系。
沈钧儒:好。我的入党要求和心情恳请董老向周副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转达。
董必武;一定。
6.时:日
景:北京饭店
人:毛泽东、梁漱溟
毛泽东:你到北京的时候,我和恩来正在苏联同斯大林会晤、谈判。所以我们没能马上见面。
梁漱溟:主席忙于操心国家大事,还能拨冗约见,我已经于心不安了。
▲秘书进屋请示。
秘书:主席可以开饭了。
梁漱溟:我已经素食多年,请给一两样素菜即可。
毛泽东:(大声)不!不是两样,统统都要素菜!今天吃饭是统一战线,素食主义。开饭!开饭!
7.时:日
景:北京饭店 小餐厅
人:毛泽东、梁漱溟
▲桌上摆着几碗素菜,毛泽东和梁漱溟边吃边交谈。
毛泽东:梁先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
▲梁漱溟笑了笑。
梁漱溟:如今共产党得了天下,上下一片欢腾,但得天下易而治天下难。这也可算是中国的古训吧。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中国,要长治久安,不容易呵!
毛泽东:治天下固然难,得天下也不容易呵!众人捡柴火焰高,共产党靠大家,大家为国家齐心协力,治天下也就不难了。
▲毛泽东给梁漱溟挟了一筷子菜。
毛泽东:梁先生这次到了北京,可以参加我们政府的工作了吧?
梁漱溟;(犹豫了一下)主席,像我这样的人,如果先摆在政府外边,不是更好吗?如果参加政府就不便说话了。
▲毛泽东似乎感到意外,他抬头看了梁漱溟一眼,没有搭话。
梁漱溟:今天要建设新中国必须先认识老中国才行。我虽然不参加政府,但我建议在政府领导下,设置一个中国文化研究所,我愿意当顾问,参与研究工作。
毛泽东:好。
▲毛泽东不再说话自顾大口吃饭。吃完饭把筷子一放。
毛泽东:过去你不是在河南、山东各地搞乡村建设吗?现在这些地方全都解放了,去看看有什么变化。旧地重游,会有益的。然后再去东北各省老解放区看看,比较比较。亦要去看看!
梁漱溟:好,我原来就打算了解政府在地方上的新措施。
毛泽东:具体的路线和日程可以由统战部安排,他们会通知地方政府接待你的。
梁漱溟:好。
毛泽东:听说这两年你一直都在桃花源里讲课?
梁漱溟:我在重庆北碚讲述和写定了《中国文化要义》还在川中办了一个勉仁文学院。
毛泽东:勉仁文学院可以交西南大区文教部接收,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各予适当安排,其中跟随你工作多年的人亦可以令其来京仍随你工作。
梁漱溟:谢谢主席关照。
毛泽东:关于参加政府一事,你再认真考虑。我认为你不问政治是假的,不想做官也是假的。
▲梁漱溟抬头看毛泽东,他动了动嘴唇,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住了。
8.时:日
景:政府办公楼会议室
人:张澜、毛泽东、周恩来、干部、军人
张澜: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起手建设一个现代化、工业化的新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完全拥护这个土地改革法草案。
周恩来:土地改革法正式公布前,毛主席要求各民主党派充分发表意见,帮助补充和完善这一改革法。表老对这个草案有什么意见?
张澜:我倒是有一点具体意见。
毛泽东:请表方发表高见。
张澜:全国解放了,共产党人民政府得到全国人民衷心拥护,国家政权巩固,对待人的政策,应该放宽一些。过去北方土改,为了发动群众,防止敌人破坏,采取严厉镇压措施是必要的。现在全国统一了,国家力量这样强大,纵算是有少数人捣乱,比起蒋介石的几百万军队来说,他们算得什么。孟子说过“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后来环境影响变得不好了,是可以改造好的,要不杀少杀,地富也给出路……
▲张澜还没说完会场上就骚动起来,一名干部站立起来。
干部:我不同意!这是右倾观点!
周恩来:坐下,让表方说完。
张澜:我认为政府采取宽大政策,使他们看到人民政府真是为人民的。纵有抵触思想,也会慢慢受到感动转变的。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为治天下的一大原则。惟兼相爱,乃能人人平等,而阶级之分可泯;惟交相利,乃能人人互助,而贫寡之患可除。可实现“治而不乱”。
▲一名军官站立起来。
军官:我认为这是在散布反动言论!取消阶级斗争!
▲毛泽东用手势制止军官继续说下去。他转过身面对张澜。
毛泽东:表老,你老年事高,说了很多话,累了,请先去休息。
张澜:我不累。
周恩来:表老,我陪你先去隔壁屋里歇歇,
▲周恩来起身搀扶张澜离席。
▲张澜刚出门,会场又哄了起来。
干部甲:主席,这是原则问题,张澜完全站在地主立场上说话!
干部乙:对!这是公开和中央唱反调,攻击土改法!我提议要组织公开批判斗争!
毛泽东:此佬是封建卫道者,又是旧民主主义者,过去当面骂蒋介石,蒋介石没把他怎样,没杀他,我们不能这样做。此佬只可供奉,不要批判。(把手一挥)以后这样的会不通知他参加也就算了。
9.时:夜
景:张澜家
人:张澜、梁漱溟、刘慧征
▲张澜坐在家里书桌前读书。
▲刘慧征端着茶杯走过来,轻轻把杯子放在桌上。
刘慧征:茂延从华北革命大学毕业,想让你给有关部门打个招呼,把她分配到科学院或外事部门工作。
张澜:我不会给任何部门打招呼。你让她服从组织分配,在哪里都一样工作。
刘慧征:(点头)好吧,我告诉她。
▲有人敲门,刘慧征开门,梁漱溟进屋。
刘慧征:表方,你看是谁来了。
梁漱溟:表老!
张澜:寿铭,听说你去外地参观访问了。
梁漱溟:去年四月出发,奔驰于关内、关外,到了河南、山东,又去东北六省,今年初,又随中央土改工作团去西南,昨天刚回京。
张澜:(关心地)你对四川、对土改印象如何?
梁漱溟:解放前我在四川若干年,那是一个很乱很复杂的地方,变化这么快,出乎意料,四川这一局面的取得,首先得推刘、邓治下有方。特别是邓小平年轻、能干,所见所闻,印象深刻。如解决袍哥问题,这在四川历史甚久,范围很广,影响很大,邓小平掌握的政策是对大多数袍哥不予追究,这桩事办得稳妥。
张澜:解放不过两年,四川能出现一个安定的情势,不容易。
梁漱溟: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但毛病也不是没有。如按政策规定不许打地主,但我亲眼看到在斗争会上,打得很凶,有一对地主夫妇,因为不堪体罚,一同跳河自杀。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张澜:关键在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土改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你应当把看到的情况向中央反映。
梁漱溟:毛主席已经约我明天去中南海交谈,我会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都向他汇报。
张澜:民盟已经表态拥护土地改革法,号召广大盟员过好土改关,积极参加土改,加强学习和宣传土改的有关知识。
梁漱溟:我已经给林伯渠写信表态:“今后政治上将一切听从中共领导,并且听从中共朋友对我个人的安排。
张澜:(点头)我这就放心了。
10.时:日
景:资料
人:
▲字幕:1953年9月,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为农民说话,当面与毛泽东顶撞,遭到严厉批判。张澜在批梁会上保持沉默。
▲当年政协会议会场的照片,
▲梁漱溟和毛泽东、周恩来的照片;
▲张澜神色严肃地坐在主席台一角。
毛泽东:(VO)“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就是用笔杀人。你就是这样一个杀人犯。”“梁漱溟是野心家,是伪君子。……他所谓‘乡村建设’,是地主建设,是乡村破坏,是国家灭亡!”
周恩来:(VO):“你的路线和我们是对立的,实质是反动的,一贯反动。你还想升官发财!”
梁漱溟:(VO)说我想升官发财!笑话,笑话,笑话!”
11.时:夜
景:张澜家
人:张澜、毛泽东(VO)、刘慧征
▲张澜坐在桌前灯下,桌上摊着纸。
毛泽东:(VO)“梁漱溟反动透顶,他就是不承认,他说他美得很,。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
▲张澜表情严肃。
▲电话铃响,刘慧征拿起电话。
刘慧征:哪位?好,请等一等。(放下电话,走到张澜身旁)是李济深副主席的电话。
▲张澜走到沙发前拿起电话。
张澜:任潮兄,是我。……梁漱溟不该这样讲话,农民的生活还是改善了嘛……但毛泽东的不冷静和怒斥梁漱溟的过激话语,也很不妥。梁漱溟是个好人,批判他是不合适的。会场上有些言论,我更不能苟同。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嘛。在批判会上我没有发言,我准备写信替梁漱溟作些解释,主席如果有闲,我准备面谈细说。。你也准备写信?好,那我们就联名共同上书毛泽东主席。
▲张澜放下电话,回到书桌前,拿起笔蘸上墨,挥笔上书。“毛泽东主席并周恩来副主席:……”
12.时:日
景:颐和园听鹂馆侧近的休养处
人:毛泽东、张澜、周恩来
张澜:我现在已是80以上的高龄了,身体一天天地衰弱了,于国家已无什么贡献了,请主席允许我辞去现有职务,让我安心养病吧!
毛泽东:表老,你不能辞!我是你们大家把我推上主席座位的。你们要是辞职不干了,我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了!
张澜:古人有“乞骸骨”的史例,我也向主席“乞骸骨”,避贤者路。让我告老还家,将这把老骨归葬故乡。
毛泽东:表老,你是一面旗帜,插到哪里就起作用,而这个作用是别人起不到的。(转身对周恩来)要安排人切实照顾好表老的身体健康。
周恩来:请主席放心。表老,主席诚意挽留,务请表老取消辞意。
张澜:……那好吧。
13.时:日
景:会议休息室
人:周恩来、张澜、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罗隆基、章伯钧
▲字幕:1954年6月 张澜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讨论宪法
▲张澜手中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盟的中央委员们交谈,他们每人手中也都抱着一部“宪法”。
张澜:从清末以来,我曾经为要求“庶政公诸舆论”历尽艰险,差点丢掉性命,而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终于有了宪法。
周恩来:表老多年来希望有一部人民的宪法,这回筹备过程中,请多提意见。
张澜:(激动地)中国人民要求立宪行宪已经有五六十年了,但从来不曾有过真正民主的宪法。从满清到国民党,所谓宪法都是由少数人钦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才有了真正民主的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张澜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54年12月,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张澜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4.时:日
景:北京饭店宴会厅
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朱德、陈毅、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
▲会场上挂着一条横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
▲来自各方的人民代表、党政军领导和部分外宾出席酒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走进宴会厅。
▲毛泽东大步走到张澜面前,看着张澜一身布袍,和他紧紧握手。
毛泽东:表老呀!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共进”!
▲张澜平静微笑的面容(定格)
▲字幕:
▲1955年2月9日12时30分,张澜的心脏停止跳动,走完了83个春秋的生命历程。
▲主题歌起:张澜诗:《题画菊》(暂定)
春风过眼失繁华,
万紫千红未足绔,
独爱傲霜当晚节,
数枝黄白写秋花。
▲张澜各个时期的活动片断(剧中摘录)、记录影片及真实的历史照片交错出现(资料)。
15.时:
景:资料
▲尾声:
▲字幕: 198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民盟中央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胡耀邦:我感到张澜先生有两条很值得佩服的:第一条,他有很高尚的精神,这就是他的顽强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条,他有一个很优良的气质,就是他有强烈的正义感……。
(如能找到记录影片或录像资料,以此讲话作为全剧尾声。)
▲200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咨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片断。
胡锦涛:……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