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次子崿自欧洲归
游子音书断羽鳞,重瀛一旦作归人。
老亲乍睹惟双泪,异国远离已十春。
消息误传忧物化,瞻依如昔见天真。
时艰正是需才切,爱汝应知善立身!
词语浅释:
①断羽鳞,书信隔绝之意,古人常以鸿雁传书、鱼腹寄书、黄耳传书等成语故事来说明书信往来。断,指的德国自希特勒上台后对共产党人极度迫害,张崿是国际共产党的支部书记,此刻处于危急之中,与家中的通讯就中断了。后来在党组织掩护下,转往苏联,又有消息传回国内,说他牺牲了。先生听到,极度悲伤,故此诗中说到【音书断羽鳞】,又说到【消息误传伤物化】,物化一词出于【庄子】,意即死亡。瀛,海洋也,重瀛即指重重海洋阻隔,指在欧洲。瞻依,瞻谓儿子对父亲的仔细而亲切的对面容和生活上的观察,依指依依膝下的亲热情状,如昔,像从前幼年时期追随依傍在膝前一样的亲热。1927年出国留学到1936年回国,中间整整十年。后二句写出充分喜悦之情和自己迫切希望儿子能帮助自己为国家、为百姓作出应有的努力,为人民多造福利,并告诫要立身请正,才不辜负老父一片殷切想望之心。既爱之,又教之,父子之间真情深矣!
②关于张崿的一生经历,附见廖友陶所写《张崿事略》,这里再补充一点:张崿1915-1920年间,在南充【北区小学——大林寺高等小学】读书。其时已与他的老师庞懿儒之女庞松秀订婚,故张庞二姓是姻亲。张崿出国之后二年,庞松秀病卒于家,张崿深感悲痛。1936年回国后还特地到她墓上去祭扫悼念,在那里住了几天,安慰她的老母。当时懿儒先生正在成都四川省政府公务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作秘书,我也在华西大学读书,张崿到成都后即去拜见懿儒先生,我们相见,一时还不知语从何起,既高兴,又伤感不已。明钦先生当时还在南充任教,他也常去拜谒。他在成都【四川省银行】内张先生临时住所养病时,我还去看过他,后来我去外地教学,再转回华西时他已去世了。我在华西读第二外国语(德文)时,他在病床上还给我讲了一些德文的语法,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当时情景。廖友陶文中所提到的庞明钦、庞懿儒等人,明钦先生就是我父亲,懿儒先生就是我叔父。在科举时代,他两弟兄都是秀才中的【廪生】(参见前一首诗的注释)。所以交往甚密,又同心协力办理南充的教育事业。
③附载:廖友陶所写《张崿事略》作为参考资料,大大值得一读。张崿真是一位贡献毕生精力于革命事业而又未从革命成果中索取过任何报酬的人。这样的革命志士,让其湮没无闻,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