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南溪口山庄竹盛长
(民国十九年)
南溪先生抗脏身,一梦蓉城过五春。
石室远惭文郡化,祠堂空拜武乡神。
旧山自种多新竹,此夕情亲似故人。
更有梅花廿株在,归来同结岁寒邻。
背景介紹:
民国十九年(1930),先生在成都大学任校长,实行民主办学,提倡思想自由,反对一个党,一个主义。先生办学,素来采取【人才、学派,兼容并蓄】的态度,与蔡元培办学方针基本一致。他聘人唯才,不问党派,不计出身,不比资格,不论老年、青年。对共产党员赖鸣柯、杨伯恺等很为倚重,对卢前、吴芳吉等青年教师也特别赏识,办学方法上反对保守,提倡思想自由,作风民主。当时成大内部存在三派(共产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三民主义的健行社、国家主义的惕社),先生任其【争鸣】,而且还倾向于社会科学研究社,因而该社一时成为西南一带传播思想的策源地。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重庆【3.31惨案】之后, 成都也发生了杀害共产党人的【2.16惨案】,其中有成都大学学生六人也被杀害,先生营救不得,愤而提出辞职,经全校师生挽留及社会各方面的劝解,暂时留任。到了一九三0年,学校经费大感困乏,先生找刘湘洽谈拨款未成,又恰逢共产党员曹荻秋在四川发动了【汉州兵变】(汉州即广汉),成大学生参加者多,引起国民党恨怒,强行将【成都大学,成都高师,四川公立大学】合并,改组为【国立四川大学】。在政治经济重重压迫之下,先生决意辞职回乡,并写诗抒情,即此是也。
词义浅释:
①南溪口山庄:民国十三年(1924),先生在南充县南区的南溪口野猫半山坡上购得一块土地,修建了一所住屋,远眺甚好,层首有一片竹林和梅花,屋后山上是青杠树林,是他一生唯一的房屋,家属就住在这里,过着勤劳艰苦的农村生活。不久以后发生了【二·一六】事件,1930年囯民党将川大,成大,师范三校合并,似有逼他下台之势,因而产生了【暂时退归田里】的念头,且又离家日久,也想回家看看,故尔写出此诗,并在诗题下注有【民国十九年,时决辞成都大学校长职】一句。
②南溪先生:表方先生自称也。抗脏,即昂藏。雄奇大方之意。是对自己的衡量。从民国十五年到十九年(1926-1930)故云五春。梦、虚幻不实之境,自谦之意,谓虚度年华而未见成就也。文郡,指汉代文翁为蜀郡太守,化指其治理方式,文翁筑石室而居,私生活一切简朴,以德感人。远惭,自谦之词,谓远远不及文翁之德化,自觉惭愧。德化不及文翁,而功业又不及诸葛亮,只有面对武侯祠遗像而拜望想像。前四句总写将别成都时的怅惘心情。下四句转到归故乡。故乡既有梦寐难忘的不断成长的竹子,如老朋友一般的亲热;更有二十株手植的梅花,也在等待着我。梅与竹都有坚贞不屈、清白自持而又能抗御风雪的精神。大家结为患难中的同伴,岂不很好吗!既有对故乡的感情,又有对将来事业的想像——与故乡的亲友共同挽济危局,抗御敌人的打算。结句一笔收尽,铿锵有力。武乡神诸葛亮封武乡侯,神指遗像及其精神,梦竹长是写景,又是将景由梦递入现实,更将竹与梅连在一起,又与人的感情合并起来,以【岁寒邻】三字总束之,是梦乎?是真乎?是情乎?是物景乎?则在读诗者融解化合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