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求尽国民卫国之天职,自始以纯洁之心理,坚决的态度,主张拥护政府、拥护领袖对敌抗战。对汪兆铭:〔1〕艳电〔2〕曲解敌相近卫声明〔3〕,主张接受,绝对反对。尤以其向中央提议之先,遽行向外宣传,一似有意破坏团结,大为诧异。惟愿吾全国同胞,认清利害,坚定意志,在领袖指导之下,同心戮力,不断地求进,增加抗战力量,争取最后胜利,谨此宣言。
黄炎培〔4〕 张 澜 梁漱溟〔5〕 冷 通 江恒源
注 释:
〔1〕江兆铭 即汪精卫。
〔2〕艳电 29日发出的电报。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河内发出致蒋介石及中央执委、监委的艳电,要求国民政府根据日本近卫提出的对华三原则,“与日本政府交换意见,以期恢复和平”。
〔3〕近卫声明 这里指日本首相近卫于1938年12月22日按照日汪协议发表的第三次对华政策声明,提出了承认“满洲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
〔4〕黄炎培(1878—1965) 字任之,江苏川沙人,清末举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7年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1941年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第一任主席。1945年底,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任常务理事。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5〕梁漱溟(1893—1988) 广西桂林人,生于北京,中国哲学家、教育家。曾任《民国报》记者,北京大学教席。2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乡村建设活动。1941年以乡村建设派代表身份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去香港创办《光明报》,任社长。1948年在四川创办勉仁文学院。建国后,历任第一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屆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原载《新蜀报》1939年1月4日
发表日期:
1939年1月3日  
来源:
原载《新蜀报》1939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