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与中国共产党
伍定明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毛泽东 , 马克思主义 , 五四运动 , 赴法国勤工俭学 , 风雨同舟 , 中共合作 ,

 

摘要: 五四前后张澜在北京主持《晨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爱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家乡办学,支持掩护共产党的活动。 领导民盟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积极参与新中国的领导工作。

张澜,字表方,别号南溪先生,1872年4月2日,诞生于四川省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经历了中国近现代新旧交替的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是四川保路运动的重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当过四川省省长,编过北京《晨报》,担任成都大学首任校长,危难时刻出任民盟主席。开国大典,张澜作为共和国的副主席,与毛泽东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澜的大半生都是与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紧密相连,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相伴。


(一) 扶共------张澜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前的革命活动。


1 . 在北京办《晨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1918年5月2日,时任四川省省长的张澜到达北京,向北洋政府述职。当局以川事非短期所能了结,命他在北京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张澜到达北京的时候,正是新文化运动的第3个年头。这时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了。消息传到中国,张澜的思想迅速转向这一世界的新生事物。他不顾北京政府封锁消息、禁止宣传,毅然决然如饥似渴到处寻找先知先觉者,研究实现2500年前中国先圣们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1918年底,张澜以四川省长的身份接管了《晨钟报》, 改组为《晨报》, 任《晨报》常务董事。张澜主持报社工作后,聘蒲殿俊为社长,李大钊、瞿秋白等进步人士为编务。此外张澜又为《晨报》设置印刷厂,印刷出版过《新青年》杂志和《新青年丛书》。《晨报》不但是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阵地,而且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的阵地。1919年4月28日张澜在《晨报》自由论坛上写了《答梁乔山先生书》,以书信往来方式发表对中国革命的意见。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且为时不远。他列举了种种原因,并且说明了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它不是一封普普通通讨论时事的信,而是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书,是张澜最早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表现。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成立后,在莫斯科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为打破当局对苏俄和十月革命消息的封锁,张澜指派瞿秋白以《晨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采访,瞿秋白成为中国最早参加国际会议的人。因远东战争尚未结束,火车不通,旅程艰难,历经半年多才抵达。瞿秋白和张太雷一起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会见了列宁。瞿秋白旅俄两年多,写了《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本通讯集,还有很多专题报道,随写随寄《晨报》发表。由于《晨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组织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五四时期,《晨报.》是北京的一个宣传新思想,支持人民群众进行爱国斗争的重要舆论阵地。张澜在主持《晨报》期间,支持李大钊改组副刊,增设“自由论坛”、“译丛”等栏目,提倡在报上宣传新知识、新理论,允许论及社会问题。李大钊写的《战后之世界潮流》、《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以及《劳动教育问题.》等文章当时都是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这些文章揭露了资本家剥夺工人的劳动果实和中国农村的黑暗,呼吁必须打破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1919年5月1日《晨报》出版了“五一劳动节”专号,赞扬世界工人反抗压迫的唯一武器“直接行动”, 并庆贺马克思的诞辰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是在中国报纸上第一次纪念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在五四前后,该报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并翻译出版了《雇佣劳动和资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唯物史观》等三本书。所以这些使《晨报》成了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阵地。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澜积极支持,并置身于运动前列。《晨报》在显著版面详细报道了北京和各地的学潮、工潮,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对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后,爱国学生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纷纷组织社团,张澜对此予以支持。1919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它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在爱国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会中有不少人,如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张澜对李大钊、王光祈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有所促进。


   2、支持和帮助爱国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18年春起,国内一度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许多进步青年把出国留学与爱国救亡联系起来,他们希望通过留学为贫穷的中国找到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张澜从这些进步学生的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并对他们的留学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当时蔡元培、吴玉章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经费一部分是由华法教育会资助,一部分由个人自筹。据华法教育会规定,留法学生每人应交4000法郎,以备到法国后一段时间生活之用。川籍学生报名参加的很多,华法教育会很难满足每位学生的要求。同时川籍学生大部分家庭都比较贫穷,筹款也比较困难。在重庆负责组织西南地区赴法勤工俭学的吴玉章写信求救于张澜,在北京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刘伯坚、赵世炎和陈毅等人也面见张澜,请求资助。张澜对此十分热心,积极奔走,以四川省长的名义会同教育总长傅增湘联名商请交通部支拨川汉铁路股款利息,一部分作为华法


1页    共5

发表日期: 2013年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