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成都慈惠堂生活过一段时间,直接受到先生的抚养与培育,谨将所忆叙述如下。
兴办慈善 拯救孤贫
解放后,我多次去成都十二桥凭吊敬爱的王干青伯伯,他是中共老党员(当时不知道),曾任慈惠堂所属普济堂堂长,以后一直任培根火柴厂主任(厂长),张澜先生走后把我交给了他。我每次扫墓后总要去昔日的“慈惠堂”和“孤贫儿童工读所”门前徘徊、沉思、怀念,我曾在记事中写道:
“慈惠堂”的经济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四川官绅尹昌龄、尹昌衡一家捐赠最多。“慈惠堂”除接收一些捐赠外,还有固定的房产、田地和培根火柴厂等小型企业收入,赖以维持孤老残人的教养费用。
5.“孤贫儿童工读所”(原名“成都培根义学”,1949年改为“育幼所”,设成都莹华寺街48号)的学生来源,一是育婴堂的孤儿,二是社会上的孤贫儿童。以读书为主,辅以做工(制毛笔、纸盒、石印等,做工报酬自得),学制六年,文言、白话并学,毕业后文、史、应用三科相当于高中)。按张澜先生旨意,学有成就者,毕业后可以深造或就业自立,有益于自身和国家;若不能深造,凭手艺做工也不会失业,仍有益于自身和国家。
创建义学 育才为国
张澜先生治学严谨有方,他给学校制订的校训是“忠信笃敬,博学详说”。他规定的校歌是:
好作青年榜样看。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