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亢虎简介
汪佩伟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

江亢虎(1883—1954),祖籍安徽旌德,于1883年7月18日(光绪九年六月十五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城西的陶湾江家村。在其兄弟六人中,排行老大。江亢虎原名江绍铨,字康瓠。后因1911年在杭州演讲《社会主义与女学之关系》时,被清廷视为“洪水猛兽”,故1913年江30岁生日在上海出版其文集《洪水集》时,署名江亢虎,并自称:“江洪水也,虎猛兽也,不亦宜乎?”江亢虎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在20世纪30年代末之前,对于中国近代的政治史、思想史和政党史,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江亢虎本人,则是中国近代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何谓“复杂多变”?概括地说,我们可以将江亢虎生平及思想变化的轨迹,归纳为如下几个要点。

  1.早年江亢虎,从一个封建主义的“官二代”(或曰“官三代”),转变成为“光绪庚子后北京社会上倡导维新运动之一人”(梁漱溟20世纪40年代语)。江亢虎出身于仕宦之家。祖父江澍畇(1830—1892),原名钟璜,字韵涛,1877年(光绪三年)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后任职户部、顺天乡试同考官、甘肃壬午(1882年)科主考,1890年任山东登州知府,两年多后在此任上去世。父亲江德宣(1854—1910),字孝涛(一为小涛),1886年(光绪十二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保升员外郎加四品衔,在京师供职二十年后外放到江苏,任江宁知府,亦病逝于任上。外舅刘幹卿(1846—1910),字启翰,系河南南阳知府刘拱宸的二子。1876年(光绪二年)中举,嗣后在京城任户部员外郎,又外放为湖南候补道,总办湖南厘金局、官矿局。为官近四十年,一生敬业、清廉。刘幹卿将其二女刘云寿嫁与江亢虎为妻,故既是江的外舅,又是他后来的岳父。刘对江瞩望甚高。江亢虎的幼年时代,即是在其祖父、父亲和外舅(后来的岳父)家里度过的,从小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教育。他酷爱学习,“自十岁,即属文字”,“昕夕一编不暂释手”;“幼读《礼运》,慕天下为公之义”。他十分聪颖,能过目成诵,记忆力颇佳,领悟力亦强。尤其是在北京,少年江亢虎目睹了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危机、戊戌维新变法的昙花一现,以及庚子之役八国联军对京城进行蹂躏后的惨状,使他“困于心,衡于虑,惕然而自危,蹶然而思奋”。


  2.“弱冠”前后的江亢虎,从一名主张社会变革、救亡图存的具有强烈革新意识的维新人士,转变成为一个追求“三无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者。20世纪初年,江亢虎三次留学日本(1901年、1902年至1903年、1907年),同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者片山潜、幸德秋水等人交换过意见,并深受当时日本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影响。在几次回国生活和工作期间,江亢虎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妇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思想主张,特别是在北京还创办了三所“女学传习所”(女子学校)。但事实上,作为一名新派人士,年轻的江亢虎当时思想上所追求的,实际上是无政府主义。1903年,弱冠之年的江亢虎在日本“标新立异”,提出了“无宗教、无国家、无家庭”的“三无主义”。但此说除张继外,“无应和者”,故回国后也“从不敢以示人”。六年以后,1909年4月17日,江亢虎在法国巴黎出版发行的中文无政府主义杂志《新世纪》第93号上,公开发表了《无家庭主义》一文。文章的署名为“某君来稿”,引语中假托此文为“亡友徐君安诚之遗墨”,此系“为之代传”。江亢虎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自己在国内引起麻烦。5月15日,江再次投稿的鼓吹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营业管见》一文,又发表在《新世纪》第97号上。接着,1910年在游学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时,江亢虎于7月撰写了《无家庭主义意见书》,对自己1903年以来所形成的“三无主义”思想,做了详细的论证和说明,建立了以“破除家庭”为中心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此文当时曾译有英文、法文文本,受到各国社会党人的欢迎。该文提出的“无家庭主义”,包括自由恋爱、公共教养和废除遗产等三个要点。可见,就其思想根底来看,江亢虎在20世纪的头十年,实际上是一个追求“无宗教、无国家、无家庭”的无政府主义者。

相关文章


1页    共3

发表日期: 2023/7/7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