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五四前《晨报副刊》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
伍定明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

1919年五四前夕,4月25日、4月28日、4月29、4月30日、5月2日、5月3日北京《晨报》副刊在6天里,发表了5篇关于讨论宣传社会主义的文章。这场讨论是由《晨报》及副刊的张澜、李大钊、蒲殿俊等精心组织,张澜、梁乔山、王光祈等积极参与。此时张澜以四川省长的身份担任《晨报》的常务理事并实际主持该报工作;蒲殿俊任《晨报》总编辑;李大钊负责《晨报》副刊工作。没有他们的支持参与,是都不可能在《晨报》副刊上密集发表宣传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如此集中在报纸上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报刊中此前从未有过,时间节点又是在五四前的这一周,这不是巧合,这是五四运动的先声,这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报纸上为推翻吃人的旧社会的一声呐喊,吹响的第一声号角。这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国内报刊上第一次公开讨论宣传社会主义,在社会上,在知识分子中,在先进青年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百年过去了,在中国理论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几乎很少有人涉及这个内容,很少有人知道这次讨论,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本文追记这场讨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段历史,知道李大钊、张澜、王光祈、梁乔山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前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过程,更深切的感悟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晨报》副刊及参与讨论者介绍

一、李大钊主持的《晨报》副刊是五四期间影响最大的副刊之一。

北京“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团--进步党(后改为宪法研究会,即有名的研究系)的机关报,他們办这个报的目的是利用报纸的宣传作为向北洋军阀从事政治投机的资本。1916年8月15日,“晨钟报”在创刊时,曾聘请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李大钊担任总编辑,它的代发刊詞 “‘晨钟’之使命”就是李大钊写的。在这篇政论性的文章中,李大钊以不可遏止的热情表現了他那种迫切要求“青年中华”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号召青年冲破旧势力的束缚,站在民主自由的最前列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斗争。但因政见不和,不到两个月的时間,李大钊就被解聘了。1918年9月,北京有8家报纸因刊载段祺瑞向日本大借款的消息而被封闭,其中也包括硏究系的“晨钟报”。张澜时在北京,年底以四川省长身份接管该报,改组为《晨报》,任常务董事,主持该报实际工作。聘请蒲殿俊为《晨报》为总编辑,当时北京政府准备任命蒲殿俊为教育部长,由于蒲殿俊对北京政府的失望,决心脱离政界,拒绝其职,他愿意放弃高官厚禄,接受《晨报》之聘就任总编辑,以笔名“蒲伯英”“止水”在报上发表文章,表达见解。后来蒲殿俊的女儿蒲耀琼回忆,《晨报》编辑部当时设在北京顺治门大街一所大屋内,蒲殿俊一家人和编辑部周建侯一家人都住在这所房里,为了节约时间,三餐都在报馆吃。

 “晨报”从创刊起就設有副刊性的第七版,内容虽然没有陷于黄色趣味,但仍未能脱出旧式副刊的窠臼。“晨报”聘请李大钊任副刊总编辑。从1919年2月7日起,晨报第7版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开始改革、改组,增加“自由论坛”、“译丛”两个专栏,以广泛介绍“新思想、新修养、新知识”, “自由论坛”,经常发表论述新思潮以及青年问题、劳动问题、妇女和家庭问题、社会改造问题的论文,也有评论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文章。在改革的第一天就发表了李大钊所写的“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一文。

除了上面所述两个新栏目外,《晨报》第七版在李大钊的主持下还开设了《世界新潮》、《劳动问题》、《妇女问题·家庭问题》、《理想世界》、《演讲汇录》、《特载·专件》、《专著》、《名人评传》、《科学新谈·科学世界》、《调查》、《通信》、《旅俄通讯》、《纪念专号》等等许多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专栏。在《马克思研究》专栏中不但有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柯祖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等重要文章,还有绍虞的《马克思年表》等对马克思生平详细介绍的文章。在《纪念专号》上除了李大钊的著名文章外,还有一湖的《现下中国工人阶级的劳动问题》,伏®的《五月一日与中国人》,梁启超的《“五四纪念日”感言》、蔡元培的《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陈独秀的《告北京劳动界》等一批很有影响力的纪念文章。并请梁启超、胡适、王国维、鲁迅、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冰心、刘海粟、王统照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替副刊撰稿。

《晨报》在五四前后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专栏',在李大钊主持下发表了许多介绍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的文章,以及十几篇政论性文章。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全译本自1919年5月9日至6月1日在《晨报》副刊连载。国外介绍马克思的著作或文章在国内有翻译的,如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全译本,何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都在《晨报》上连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张澜对李大钊主持的晨报副刊,给与了较大的支持,对李大钊在副刊上开设自由论坛,马克思研究及在副刊上连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积极支持的。张澜学生任乃强回忆:1920年初他从北京农业学校毕业,张澜介绍他到《晨报》搞校对,他校对过李大钊主办的《新青年》和《新青年社丛书》,都是《晨报》印刷所印刷出版的。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很大作用。

二、组织和参与讨论社会主义的人物介绍。

1.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关文章


1页    共9

发表日期: 2023/3/31    来源: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张澜文化研究院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