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崿事略
廖友陶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

张崿,字慕良,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是张澜(表方)先生的次子。六岁上,先生送子去受推崇的大林寺——南充县北区高等小学校读书。这所小学,是1913年由庞明钦、庞懿儒等邀约一批名流创办的,学校办在庞家的家庙里,座落在芦溪乡和金台乡边界的小山下,校门前有石狮虎,丛林蓊郁。由于庞明钦等办学有方,很快就以教育优良著称于顺庆地区。慕良虽年幼,聪颖勤奋,在校一直品学兼优,很受同学、老师、学校推重。1920年初,以优秀成绩毕业于高小,考入南充中学。


1924年张澜三个儿子合影,右起张乔啬、张嵁、张崿

中小学时期,慕良勤奋学业,在父师影响下还研读不少进步报刊书籍,追求救国救民道理。而且,很有父亲风范,爱才助人,促使同学上进,其中最突出的是先后同学罗瑞卿。1920年,罗瑞卿进入大林寺小学,就听到不少同学赞扬慕良“是个人物”;慕良也听说瑞卿读书勤奋,见义勇为,同学们亲近的称呼他“高汉”。1922年,慕良常在南充詹主祠北路同乡会,同大林寺小学来的校友讨论时事和中国前途的问题,和湛伯功发言常常滔滔不绝,见识超群,罗瑞卿很钦佩他们见多识广;当中瑞卿更接近慕良。两人长谈,有时直到深夜。
慕良侃侃长谈,开扩了瑞卿眼界,还介绍和指导阅读报刊书籍,让瑞卿接触省县和全国的社会问题。当慕良谈到近代我国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军阀蹂躏的血泪史时,瑞卿满腔怒火的急问:“祖国这样,怎么办”?!慕良说:“爱国志士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邹容、陈天华都为探索救国道路洒尽鲜血!孙中山、吴玉章等许多人都在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祖国这么多人,终不能眼看着沦为亡国奴”!这些话更激使瑞卿如饥似渴猛读救国救民的报刊书籍,像《革命军》、《警世钟》他就一读再读。慕良还引导他理解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中的民众力量,工、农、学生以至和尚、妇女、演员等都挺身冲上爱国斗争的前线,真是“忠愤所播,小民尤易入脑,愤不欲生”!“尤足动人者,下等社会贫苦人发言精当,忠悃肫挚,有为士大夫所不到者”。这深深打动瑞卿,使他体会到近现代民族英雄之所以被传颂,是由于他们忧国忧民,为民效力,为国尽忠。
当他们又一次讨论时,瑞卿说:“有一次,你把祖国比做风雨中的船,我很受启发,我也想,祖国好比重病巨人,内病外伤,站不起身,必须挖疮除病,方能痊愈。每个省分,好比身体一部分,每个人好比一个细胞,如果每个部分每个细胞都健康起来,祖国还愁不兴旺富强吗”?慕良说:“这就是说,要除病根,来一番根本变革。唤起民众,让几万万同胞齐起救国。很对!人人都能如此想,祖国就大有希望”;瑞卿问道:“那么,现在该从何做起”?慕良沉思一会说:“我觉得一个人应当把最宝贵的青春用在最可宝贵的事业上,我快读完中学了,想毕业后出去闯!闯一条路出来”!“你怎么闯”?“现在说不准,这几年北京学生为救国行动很多,我想去看看。还有不少学生去欧洲勤工俭学,也许,我也去走一走。总之,天涯海角,我也要去闯一下”!这年隆冬,瑞卿赶到南充城给慕良送行,难离难舍的说:“慕良兄!你还没走,我就觉着缺了啥子似的”。慕良说:“你小学毕业了,来南充上中学。这里,有我父亲,还有许多好老师和同学,你能同他们探讨未来道路的。等你中学毕业,也出去闯。那时,说不定我们又在一起了”。瑞卿说:“过几年,我一定去找你。我们一起去闯”!两人朗诵《离骚》:“……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又唱《苏武牧羊》“……留胡节不辱……”,唱岳飞《满江红》“……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些壮歌深深激荡在两位行将远别的青年好友的头脑里。慕良到了上海,1923年住进同济大学附中,勤奋学习德文德语。1925年毕业,到了北京。1926年,在北京大学读了两个学期;这期间,他和王燕荪同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临出国时,慕良去武汉看望住黄埔军分校的罗瑞卿,还会见了张默生、王燕荪等。他对瑞卿选择从军的道路很赞赏,对瑞卿鼓舞很大。几个人相约,革命成功之日,要畅饮叙旧。慕良高兴的对瑞卿说:“我们都闯到革命路上来了,把当年忧国忧民的心血都用到这壮丽的事业上来吧!我们将永远并肩向前闯!为了复兴中华,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瑞卿坚定的说:“对!直到最后一息”!像从前送慕良离乡一样,瑞卿又一次送慕良出国。不久,慕良到了德国,住柏林大学,学的是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还有其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也常到条件很好的德国图书馆自学。当时,德国共产党办得有马克思工人夜校,开的课程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苏联革命史等;理论课以外,还有专业技术课,慕良非常积极的学习化学。也还有绘画、活报剧等艺术课程,慕良原本喜爱文艺,这时他兴趣极高的学活报剧、诗歌朗诵等,还搞了个活报剧团,成了核心人物,排演了些暴露帝国主义丑恶的好戏,经常两三天就能演出一次,搞得很活跃。他还常常写诗,写文章,投稿到报刊,收些稿费来补贴生活。
当时,他和柏林大学的同学罗光彩在安静的西柏林合租一间住房。罗的弟弟光重也在柏林,读德文补习班,和章文晋同学。1928年初,光重和文晋到光彩处玩要,认识了张慕良。那时,文晋15岁,慕良很关心他,把从祖国带来的进步书籍,如鲁迅的《呐喊》、《彷徨》、高尔基的《母亲》、《海燕之歌》等拿给他看,帮助他补习德文,要他写日记,帮他修改,以求德文进步。还建议他到柏林大学去听课,作旁听生。他们越来志趣越投合,以至于“形影相随”,有人叫他们“大张小章”。终于在1928年10月21日,由慕良介绍文晋

相关文章


1页    共4

发表日期: 1990年代    来源: 党史人物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