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的关键
中国现在的情形,一般人都知道是混乱极了,这是不用我来铺叙的。但是怎样改变这个局面而实现一新的生活呢?这却是一个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当今大通世界中,已超出民族界限,地方界限大有关系于世界的前途。因而凡是一般的改造家,莫不对于他想出种种办法的。
通常都可以听得着的办法,大约有好些。举例说来,有主张讲道德以正人心的,有主张用教育以进民智的,有主张定一尊以一思想的。据他们的话,亦各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是在我看来,总觉得有些不合实际。简而言之,还没有明了中国问题的关键。
我的意思究竟如何呢?我愿意将就经济学研究会约我演讲的机会,把他叙说出来,以咨讨论。
首先我们从探究中国混乱发生的原因开始。(以下说鸦片战役以后)
在鸦片战役以前的中国,完全是一个封建的农业社会。并且闭关自守,不与外人往来。那时我们的生活程度虽比现在低下,然而非常安宁。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到帝国主义时,便不能不侵略经济落后的民族,以谋生存。而中国市场之大,原料之多,又恰合帝国主义的需要。因而他们遂用洋枪大炮来强迫开关。我们的封建经济所生产出的武器,一点也敌不过他们的新式武器。于是鸦片之战便开始来演其中国八十年痛史的第一幕。以后继英国而起的欧洲各强,继欧洲而起的美日诸国,就先后把中国变成惨剧的舞台。
原来中国的封建生活,是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法,非常落后。因而产出的物品,既不好,又不多,只足以自给,并不能堆积资本。及到帝国主义在强开海禁以后,就输送来了大批的商品。因其为资本主义的机械生产,所以价廉物美,人是要求美满生活的。在私有财产下,尤其是要求合于一己之经济利益美满生活。所以“内诸夏而外夷狄”那一类的种族成见,爱国心情 ,一点也战胜不过经济的势力。(历来制外货之无成功其原因即在于此)于是外国商品的销路日广,夺了我们本来的市场,封建经济遂崩溃起来。
帝国主义不仅输送商品,还就地开设工厂,用新方法制造。并且为取得中国丰富的原料计,输出资本以洩其金银澎涨病计,遂勾结封建势力,缔结种种不平等条约,以实行垄断我们的经济,干涉我们的政治,至于他们的银行,更进而发行纸币,吸收现金,以操控我们的金融。若航船之航行沿海,内河,其垄断交通,运输等之吸吮我们的膏血,更不待言。这样,在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一齐破产,商业成为帝国主义的代售处以后,又继之以大批的利权外溢,中国遂变成了一个被侵略和被压迫的国际殖民地。很多的农业人民,手工业工人,都做了失业的游击劳动者,无以为生。
这时的中国问题,完全是一个经济问题。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发达生产。因为这是在封建经济破产之际,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并且抵抗帝国主义的商品和一切榨取,也非用此办法不可。但在二十世纪的殖民地,已经变成帝国主义的一个生存基础了。他的繁荣,不仅建立在国内工人的剥削,而且依存于落后民族的榨取。所以他不利于中国经济生产的发展。其压迫方法,就是:
(一)吸取现有金银。这遂使我们所有的货币,数量太少,不能积累至相当的地步,转化为质量,——资本这个新东西。没有资本,则一切大机械生产,便无从进行。
(二)施行经济压迫。这就是说,用大资本的力量来与我们竞争。我们的小资本,数量不多,因而不能转化为力量,抵抗外资。商战,航战,工业战,处处败北。
(三)扶植封建余孽。利用军阀卖国,好订不平等条约,加紧侵略。并且助长他们的割据与战争,犹为破坏中国的统一和平,以阻止生产之发达的毒辣方法。
这样,帝国主义就可独占中国的市场和原料,维持他的繁荣了,然而中国问题的经济性,就分外鲜明。
在这里,我们又看出中国混乱发展的原因。
这就是封建余孽的存在。(以下说辛亥革命以后)
本来封建经济的崩溃,已形成了封建政治的倒台,何以封建余孽还能存在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持。他既然要利用封建余孽作侵略工具,破坏工具,便必须助以金钱,助以军火,助以政治力量,助以外交手腕。恰造成了军阀专政的局面。军阀既是封建余孽,就不是民主的东西,(虽然有些是代表资本势力的)富有割据地盘的王侯思想,堆积金玉的富豪思想。因而就尽量的招兵买马,图强坐大。由此而愈扩积充军队,就愈加严重剥削;愈加严重剥削,就愈加扩充军队。一般封建的社会基础,如豪绅地主等,就得所凭依,又在乡村发挥其最后的挣扎,恣意榨取。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的剥削外,再遇着这样城市乡村的政治剥削社会剥削,贫穷化的趋势遂加紧起来。
那些失业人民和贫穷人民在这种情势之下,因为没有工厂收容的缘故,其谋生的路子,就不得不去当兵,当兵叫做“吃粮”,显然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意思。本来当兵也是苦事,既受压迫,又得不着钱,而且生命都是悬起的,然而偏有很多人去干。军阀一招就得,每次战后的补充,也非常容易。这就是在生产不发达的中国,不得不求生于死,往生活水平线以下走。假使工厂林立,又谁肯离乡别井,舍安全生活而不由?
至于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资本,轮船而带来的教育,又代ΔΔΔ ,大批地制造新式的知识分子。这般人也因经济事业不发展,无从维持他们既已过惯的城市生活。教书又没有那么多的学校。于是亦不得不弃其所学,闯入军界政界去活动。或者当官佐,或者当员司,与军阀官僚一起,共恃剥削以谋生。
于是残存的军阀,在得着帝国主义的奥援外,又得着游离的劳动者和知识者之迫于生活的附从,凶舕益张。在这种情形下的厂主和店东,介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方之剥削中的人,也非加紧剥削劳动者不可。然而由此遂演剥削,遂演贫穷,经济问题遂加扩大。这纯属事实的必然。因为帝国主
第1页 共4页
发表日期:
1929年  
来源:
(原载成都大学《科学思想》 第39、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