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师范科计划书
张澜
一、开办旨趣
教育一业乃指导吾人生活之工具而为社会文化之枢纽,故其实施也必适应社会环境之需要而妥为安排,方能有济顾。我国自清季废科举设学校以来,数十余年于兹吾人徒闻“教育救国”之语,未覩教育救国之实。追本溯源盖以,其实有悖于社会需要,而不适于吾民族精神之原因在也。
我国本为一老大之农业社会,我民族托命于农业社会之乡村生活已数千年,于斯由此所孕育之文化,故为极端和平之文化。国家意识、阶级意识皆极薄弱,和平之气流布于此散漫自由之社会中,与彼西洋植基于工商业之资本主义社会其性质根本不同。彼以其“内部新式工业具有伟大组织力”及向外掠夺为特质之文化,东侵于我破关而入。我因日益散漫不振之故,莫之能御自给自足之社会即为所摧毁,相形之下民族自信力丧失殆尽。穷极思异而欲摹仿其武力,摹仿其政治制度,摹仿其经济组织,凡见西人之所以致富强之道,莫不袭彼现成翼为已有。殊不察我农业社会既无彼都市文化之经济基础,又乏都市文化之陶养习尚根本精神。既迥然异趣而不计自身之需要,为何运用之方法,如何不探其本务得其未,必欲生吞活剥以滋益我。摹法之虽易消化,运用之则难矣。不能消化运用以收滋养之益,必反中积腐之害矣,此实今日大乱之所由也。试思,今日军阀官僚政治之集团,彼此互相争杀,徵暴取千百其途,乡村社会为之日趋凋敝。岂非三四十年来变法改制,东塗西抹,莫所适从之所滋酿乎。
我国三四十年来之教育与政治制度相沿,而摹傲西洋出于自己。创造者绝鲜以彼资本式工商业化之教育,施诸我乡村社会,使吾农家子弟受此与乡村社会不切合之。学校教育生活既甚悬殊,所学必难有成亦无用,且诱于都市之繁华习于闲逸之生活, 望增高勤劳之习惯与固有之能力悉以毁灭,以致不能安处于乡间轻视务农而竞趋于都市。因此,形成知识分子过剩,其无处安插之苦,生存竞争之烈更助长大局之忧攘不 ,已为有目共睹,不可隐瞒之事实。总之,自西人东侵以来,一面因其对我侵略,一面由我向彼之摹傲,经济上、政治上、教育上、内外两重一致向“戕害我农业社会之方向”猛进。我乡村社会因之日趋凋敝,民生日蹙,国计日非,将以救亡反以速亡矣。关心教育之人士,当兹国势日下,发千钧之时,能勿猛醒而亟为改图乎。
今者欲求我民族之新生命,必求之于百分之八十以上之农民,必农民有出路,乡村社会有生命,而后中华民族乃有新生命。故我民族自救之道是在求此。散漫之乡村社会进于欲求社会于其政治方面,益进于组织而实现政治之民治化,则必由经济方面合作组织以促进之。籍经济以引入政治,人民之政治意识及新习惯与能力乃能养成,盖中国之政治问题固必与其经济问题并时解决也。
由是言之,我民族自救之唯一途径为乡村建设。所谓乡村建设约可分为经济政治教育三个方面。经济之建设即所谓由合作组织,如农业合作、信用合作等以促兴农业及乡村一切事业等。如斯则农业兴起、工业亦相因具来。且由合作之路,绝不能形成资本主义而达“生产分配之社会化”。由此以进,则由经济上生产分配等事项之妥为自理而引入政治。一面地方政事之自治且自治问题中“人才”与“经费”。二难题,亦得解决衣食足而后礼仪,与经济充裕,则教育之推行则亦易易也。乡村一般文化能提高,我国社会亦将有进步。庶可负自救救人之伟大使命,且将以此亲爱协助之文化精神献诸世界人类也。诚如上所述,我民族之唯一出路端在乡村建设,然孰为之宣传辅导,而为此运动之中心是则乡村教师之天职也。盖不特乡村生活有赖乡村学校之指导,即一切乡村问题之解决,亦必赖乡村教育机关之研究、试验、训练人才以实施推行。由此观之,从教育之建设导入乡村教育,为解决乡村问题之利施,诚为不可易之原则也。故乡村师资之训练储备实不可一特少缓。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倡导于前,各省景从勃然而兴,为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一新方向。而教育部亦曾有改县中学为乡村师范之训令,顾我川省频生乱祸致乡村尽归凋敝,乡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能自拔。而南充又夙以地瘠民负见称,历年以来迭经军事之骚扰与苛征之剥削,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生活基础根本动摇。而解决乡村诸问题之乡村教育又复不振,使不急起改良则生活危机计日可待。因此而有县人士决议实行改组本县中学为职业学校之举,且添设乡村师范科。将以教导我县中子弟培育办理乡村教育之健全人才,以亟谋乡村建设之成功。今则长江万里方始滥觞车辙,八荒初见发轫也,爰揭旨趣用告于我邦人。
二.教育路线
1、乡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挽救我民族生命的危机便是乡村建设。
2、只有乡村自治当真树立中国政治才有基础,只有乡村一般的文化能提高,才算中国社会有进步。
3、改造乡村扶助农民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4、乡村教育是解决乡村问题的原动力。
5、乡村教育应当一面在事实上不离开现在乡村社会;而一面在精神上要领导现在乡村社会。
6、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者应当以振兴中国民族精神,恢宏中国文化为己任。
7、乡村师范是研究乡村教育,培养乡村健全师资及改进乡村生活的策源地。
8、健全的乡村教师,应具温厚的感情、高的品格、农夫身手、科学头脑、艺术兴趣专业修养、办事能力及改造社会精神。
9、乡村师范的组织,是主张教管事结成一体,乡村师范的作业,是从整个生活去安排,以求生活合理化,所以师生不但要共同生活,并且要精神一贯。
10、乡村师范是以普通学科为基础课程;而以教育及乡村改进学科为中心课程。
11、乡村教师要能
第1页 共3页
发表日期:
(1932年)  
来源:
《南充县立职业学校校刊》第二期 193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