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出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的经过(1925-1926年)
伍定明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

Ai 阅读

1925年7月,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简称“成都高师”)校长傅振烈辞职。四川省署于同年8月底聘请张澜接任校长,但张澜因健康问题及对经费的担忧未立即就职,由教务主任尹亮易暂代。张澜的坚持与条件

张澜多次致电四川省长赖心辉,明确表示:必须确保成都大学有稳定经费来源,否则绝不就职。他主张:1.经费需专款专用:要求从盐税中每月拨付5万元(后调整为年拨60万元),作为国立成都大学的专项经费。2.解决“成高改大”争议:当时成都高师改为成都大学已获教育部备案,但因经费问题引发校内纠纷。张澜强调需通过增拨经费化解矛盾,推动两校并存发展。多方努力与善后会议决议•成都大学学生会多次派代表赴南充恳请张澜就职,四川军政领袖刘湘(甫澄)、赖心辉等也公开支持张澜,并承诺协调经费。•1925年12月,四川善后会议通过《拨盐款充成大经费案》,明确:•年拨盐税余款60万元给成都大学;•划拨土地作为校舍;•公推张澜担任校长。就职与治校方针。


1926年4月6日,张澜在经费问题落实后到校视事。他在就职演讲中提出:1.经费由军方暂年拨20万元(等待中央批复60万元盐款);2.成大与高师两校并存,互相协作;3.以“诚、敬、慈、俭”为学风,补足“三民主义”教育理念。


张澜通过坚持经费保障、协调各方矛盾,最终促成国立成都大学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四川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点击打开链接


相关文章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25年7月3日    来源: 张澜研究中心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