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人生价值观浅析
袁长征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 , 人生追求 , 立德 , 建功 , 人为 ,


    张澜先生一生为国为民,立了耀世之德,卓越之功,被公认为可敬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在极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取得这样辉煌的人生成就,足见张澜先生人生追求的高尚。因此,研究张澜先生的人生价值观及其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了解张澜先生的思想、品质、功绩和人生美好追求的精神动力,而且也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生,确定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立志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立德建功。
    人生活于社会,只要他热爱人生,就必然有所追求。按张澜先生的话说:“凡爱之深者。必有所欲。”人也正因为生命活动有了精神的追求,才与其他动物相区别而称之为高等动物。由此可见,人生的价值追求是普遍的事实,不用质疑。然而,从古至今,具体的人生结局却千差万别。有的人生轰轰烈烈,功绩卓著;而有的人生庸庸碌碌,一无所得;有的人生名重千古,虽死犹生;而有的人生遗臭万年,虽生犹死……如此等等,举不胜举。深究原因,无不是人生价值观上千差万别。人生的价值是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贡献,而人生价值观则是人对获取社会地位与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的问题的根本看法或观点。那种只求地位而不思贡献,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损人害人,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人生,自然是遣臭万年。那种只求贡献而不思索取,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的人生,自然是功绩卓著,名重千古,虽死犹生。张澜先生的人生就是这样美好高尚的人生。张澜先生之所以创造了这样高尚的人生,是在他高尚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而取得的。张澜先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亦不是以寿的长短来计算,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中国估计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一个人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这才算是有价值的人生。”先生的这段话,是在他80寿辰,中央人民政府为他举行的祝寿会上作答谢词时讲的。既可以说是先生对80年来人生实践的总结体会,深刻而精辟地揭示了人生的精义和真谛,又可以说是先生对自己毕生所信守的人生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其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立德是人生的首要价值




  重德是衡量人生的传统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历代儒士们视为信条。张澜先生白幼熟读经史,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自然重视为人之德的修养。同时,张澜先生所生活的时代是“国家之阽危,政治之窳败,世道人心之日益败坏,所谓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嚣然成风,而恬不为怪”,是一个急需崇德的时代。虽然以德的说教无济于当时的社会,但是,德是立人之本,什么时候都应该要,更何况张澜所要求的德在思想和内容上对传统的德部有很大的发展,对一个具体的人生来讲是极其光辉的价值追求。首先,先生所追求的德立意高尚,他把为国为民、救国救民,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这就比“独善其身”的德育思想高尚得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家危难深重,民族面临灭种之祸,如果大家都去“独善其身”,那么谁又来担当救国保种的责任呢?因此,那种逃避现实,回避矛盾,只求个人高洁的修德方法不是真正有德之人的所为。要真正立德、立高尚之德,就必须始终坚持为国为民这个志向,在与残酷的现实作顽强的斗争中,在轰轰烈烈的人生奋斗之中去修德。认识了张澜先生这一立德思想后,我们就找到了张澜先生为什么一生勤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动力之所在,这就是为国为民的价值取向的推动。其次,先生所追求的内容全于一个人一生的整个修养。先生在他的《四勉·一戒》等著作中,对人立德的方面阐述得非常清楚,这就是“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自爱“养其仁义之良心,既不贪不义之生,亦不羡不仁之富”。自修“就所学之已知已行者,而加以省察克治之功也”。自尊“高尚其志,不肯同乎流俗”,“能志于道而取法乎古人。能爱其身而不屑于不洁”,“能不以富贵而荡其志,不以贫贱而变其节,不以威武而挫其志”。自强“志在淑身,尤期淑世,以仁为己任,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不独造次之迫,颠沛之变,必用力于是。不为事物所摇夺。曰:死而后已。即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戒自欺,不“强其所不知以为知”。不“知其不当为不当欲,而竟为之欲之”。人如果有这样的道德修养,可谓达到了至善至美的高尚境界,也足见张澜先生德育内容的丰富和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先生之所以成为一个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与他毕生对至善至美的高尚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再次,先生重德亦是重功,爱人爱己密不可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先生对个人的主体性是肯定的,并不因为要“立人”“达人”,就忽视“己欲立”“己欲达”。相反认为人只有很好地立自己,也才能很好地立别人。只有当个人这个小主体遇到了国家民族众人这个大主体时,小主体才是服从。而大主体有了前途,小主体也就有了前途。张澜先生一生注重人生的价值,但他总是不偏离为国为民这个取向,原因也在于此。先生在《四勉·一戒》中,谈到人的每个修养时,都与个人的成功相联系,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如在《自修》中说“克念作圣”。在《自强》中说:“盖人能自强,大之足以为圣贤、为豪杰,耀古今而盖天下。小之亦足以为一乡一国之有德有为之人。”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先生重德亦是重功,不因修德而弃建功,而以建功来兴德。
    张澜先生的立德观是高尚的,修德内容也是全面的,认识的思想基础也是科学的,因而,对先生的人生实践的指导也是富有成果的。
    1.坚定的价值取向,使先生始终没有迷失人生的方向。幼小时,张澜先生立志报国救民,这成为他勤学苦读的精神动力。在这个动力的推动下,先生由一个贫寒的佃农子弟成为秀才、廪生,继入四川尊经书院、日本东京弘文师范学院深造,进而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之后,报国救民的志向发展成为美好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使先生能够在革新运动

相关文章


1页    共4

发表日期:     来源: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