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长袍先生”张澜
智效民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民主政治 , 布衣长袍 , 章罗同盟 ,

【他为什么身穿长袍】
  我的父亲是“民主人士”,因此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张澜先生身穿长袍、面留长须,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并肩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的那张照片。
  老照片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其中包含着出人意料的历史信息。然而多年来,我却一直没有充分解读的能力。直到最近,才略有所悟。
  这感悟大概与下面两件事有关。
  一是2008年底,我去安徽绩溪参加“纪念胡适诞辰117周年学术研讨会”时,台湾“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潘光哲主任在会上展示了一张大家熟悉的照片。照片上的蒋介石正襟危坐,非常严肃,坐在旁边的胡适却跷着二郎腿,满面笑容。潘先生感慨地说:在那个时候,除了胡适之外,谁敢在蒋介石面前有这样的表现!
  二是2009年初,我读了戴晴写的《张东荪和他的时代》。书中选用了一张1949年民盟代表团在中南海的合影,并向读者介绍说:在这18人中间,只有张澜和张东荪穿着长袍;相比之下,“最在意装束的史良”已经穿上当时最时髦的列宁装了。
  在传统文化中,“衣冠服饰”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社会形态与正统地位的标志,也包含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与角色的认同。正因为如此,清兵入关后实行严厉的“易服剃发”政策。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山装和列宁服立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据说在开国大典前夕,周恩来曾拨出专款让张澜置办服装,张以不愿耗费公帑而谢绝这笔款项。于是,在开国大典上,张澜贵为国家副主席,但依然是布衣长袍,给人一种不阿世、不媚俗的深刻印象。
  除此之外,张澜之所以身着长袍,恐怕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自古以来,搞政治的人都离不开军队。但是以张澜为首的中国民主同盟,却是一个以文人为主体、以“从不沾手军队”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再加上旧时文人习惯于穿长袍,因此张澜及其同人被称为“长袍先生”。(戴晴《张东荪和他的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澜、张东荪等人在1949年后仍身着长袍,不仅表现出一种独立的人格取向,也体现了崇尚现代文明、反对依赖暴力的基本理念。
  也许人们会怀疑这样的分析有些勉强,但只要读一读《张澜文集》,特别是其中的一封信、一篇文章和一个提案,就会有释疑解惑的作用。
  【张澜致蒋介石的一封信】
  张澜一生曾多次致信蒋介石,这里只介绍1943年7月6日那封信。
  当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国内形势却不容乐观,于是张澜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首先指出:“……国际战事,虽胜利可期,而国内政治情形,则忧危未已。”这种“忧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未能集中,二是民意未能伸张,三是党争未能消弭。这一切,主要是因为不实行民主政治。
  张澜紧接着分析说:第一,所谓人才,本来是供国家使用的。但是现在政府用人,却只问党籍,不问才干。这样一来,那些才智贤能之士不仅会遭到排斥,还可能为敌人所用。因此只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所谓民意,就是民之好恶。但是现在民意机关的代表,都要由党部和政府指定。这等于是只有党意、官意,唯独没有民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批评政府,指责时弊,就会被视为反动。另外,由于“官吏敷衍,惟肆贪污”,再加上“人民遭受压抑、痛苦百端……厌恨之情到处可见”,因此只有实行民主政治,并“废除言论、思想、出版的统治与检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才能建立“政治修明,人心悦服”的社会。
  第三,所谓党争,是由于“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各有主义,各有区域,各有军队”所致。所以国共两党能否合作,就成了全国人民最关心的大事。
  在这封信的最后,张澜还恳切地说:如今国民政府正在准备实施宪政,宪法草案也已经在研究讨论之中。假若能够乘此机会实现民主政治,不仅在目前可以集中人才、伸张民意,消弭党争,而且在抗战结束以后,还可以迎来“国内统一,国际平等”的新局面。因此他希望蒋介石既不要“徒貌民主之名,而不践民主之实”,更不要“内不见信于国人,外不见重于盟邦”,从而使国家前途陷于不幸。
  【蒋介石说,“张表老‘训’了我一顿”】
  两个月后,即1943年9月17日,是国民参政会三届二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当天晚上,蒋介石邀请张澜等人讨论宪政问题。张澜当面要求蒋介石立刻结束训政,还政于民,但是蒋介石不以为然。第二天,蒋介石在开幕式上不无幽默地说:“训政还是需要的,昨天,张表老不就‘训’了我一顿吗?”(余科杰《张澜评传》,群言出版社2002年版)
  国民参政会开会的第一天,正好是“九一八”事变12周年。为纪念这个日子,张澜写下了《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该文不仅揭露了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弊病,还阐述了实行民主政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文章分五部分:一、近代民主政治的消长,二、什么叫民主政治,三、什么叫党治,四、训政与宪政,五、中国今天需要从速实行真正民主政治。
  在第一部分,张澜首先回顾了1940年前后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情况。他说:二战之前,法西斯主义盛行,所谓“领袖独裁,厉行党治”的思想曾经风靡一时。二战之初,由于轴心国的军事胜利,致使许多人以为独裁政治将成为世界政治的一种合理形态。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和美英两国的胜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民主政治将成为各国政治形态的唯一准则。于是蒋介石在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宣布:要通过实行宪政还政于民。张澜认为,这一承诺“宣明了国民党的民主精神……读了令人钦佩,令人庆幸”。
  在第二部分,张澜指出真正的民主政治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政治主权一定要掌握在全体国民手里,而不是掌握在一个人或一个党的手里。
  第二,政治民主分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
  第三,在实行间接民主的时候,代表应该按民众的自由意志直接推选,不得由党派或政府指定。
  第四,各地人民参与中央政事,应该自由行使其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的权力,不得有威胁利诱之事。
  第五,任何人都要严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0-07-01     来源: 同舟共进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