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張瀾先生之墓
富君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張瀾先生之墓 , 八寶山 , 精神祭壇 ,

去年,在一個末秋的清晨,我自萬壽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騎單車去拜褐久以念想的神秘之地一一張瀾先生之墓。
張瀾,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清末秀才。1941年在重慶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團同盟,被推為主席。1944年民主政團同盟改稱中國民主同盟,繼任主席。建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張瀾先生不但是民盟的奠基人和創始人,而且是一位一生追求進步的旗幟性民主領袖。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風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和毛譯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樣,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自己作為一名民盟的基層管理者,蓄念已久想祭拜他老人家之墓,今天終於有機會如願了。



  張瀾先生之墓在八寶山草命公墓內:公墓位於八寶山南麓,說它是一座山,實際上它不過是平地上凸起的一座小山丘,但它卻是一座高山仰止的神聖之地。革命公墓佔去山丘南坡腳下一大片地方,少說也有二百多畝。據查,該地在元代為靈福寺舊址,明代改稱褒忠護國寺,1950年改建為革命公墓。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區兩大部分,中央為骨灰堂,是1958年將原褒忠護國寺第一、二進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的,其中安放著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科學家和社會賢達的骨灰。在蒼鬆翠柏、庄嚴肅穆的四個墓區中,掩埋著張瀾、翟秋白、任弼時等老一代領導人的忠骨。
進入公墓第一道大門,穿過鬆柏森森的院子,來到一處象廟宇山門式的大門口,這就是骨灰堂。由骨灰堂繼續往東北走過一段小路,張瀾先生的墓碑赫然矗立在我眼前。碑文刻著 '張瀾主席之墓',令人肅然起敬。更何況他又是我心中的一座豐碑。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他以新中國的國家副主席及 '民盟'中央主席的身份,光榮地站立在庄嚴而神聖的天安門城樓上,站立在毛譯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之列。






我久久地默立在他的墓前。想起他在1942年曾寫下“人不可以不自愛;人不可以不自修;人不可以不自尊;人不可以不自強;而人斷不可以自欺”這二段著名的 “四勉一戒”,隨之我也想起毛譯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發自內心地對張瀾先生說的一段話:“表老,你的德很好啊,你是與日俱進啊!”
是啊,正如他在70歲時說的:'人總是要有一點兒精神的。'當時的我,全部身心都在放緩,緩的似乎一切都凝結了。畢竟,人的本質歸屬於一種精神,在當時那種精神氛圍之中,我唯一能感知和體驗的就是一種永恆。
劉備積了一輩子生活經驗,最后在遺囑中對他兒子說 '唯德可以服人',這話雖然在現實社會中有時你看不到驗証,但這確確實實是哲理。你要想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你就必須要講求道德修養,畢竟人類社會是人與人相聯系的一個巨大網絡,這個網絡是容不得不道德的人為所欲為而不受懲罰的;更不會讓那些始終為別人著想的人得不到社會的回報。特別是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那些具有較高道德修養好人,由於 '得道多助',總比眾叛親離的人容易獲得成功,生活更會輕鬆愉快。即使肉體消失了精神仍然永駐,這就是一種永恆。
相傳,八寶山有八件寶,在山裡埋著,而我去八寶山並不想尋而又不可能尋到所謂八件寶貝,況且與我這個來北京'讀書利用周末空隙感知一種精神的外地人來說,是無論如何也關聯不上的,唯一能凝結我身心的,就是這兒我能體驗到的'這一點兒精神',一種偉人聚結在這裡的精神。
張瀾先生之墓我的精神祭壇,也是全國人民追求民主、進步、繁榮、和諧的精神祭壇,更是16萬民盟盟員的精神祭壇!盡管這天已是暮色漸沉,但我仍沉思、徜徉在這一片靜靜的園林之中,停留在偉人身旁久久不願離去.........
2005年2月六日隨感於寶雞



                           (作者系民盟寶雞市委員會副主委)

相关文章


1页    共1

发表日期:     来源: www.zhanglan1872.cn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