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世的温暖--张澜故乡行
重庆江北民盟计生支部 陈丽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张澜故居 ,



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莲池乡,有一个叫观音堂村的小山村,那里有一条成L形椅子状的沟谷松林湾,后来张姓人家迁徙而来,在这里安营扎寨,开垦土地,繁衍后代,松林湾住满了张氏后代,他们改叫松林湾为张观沟。沟的尽头是连绵的青山,这青山又似一把椅子伟岸而立,山上松涛阵阵,曾经有虎也有狼。这是一座儒雅的山,它用宽厚的胸怀、用波澜壮阔的气势,一直把松林湾揽在怀中,守护着这湾土地和在这湾土地上开荒种地的人,亘古沧桑。山的泉水顺沟流淌,养育了一沟良田和沟谷两面的人们。沟水流淌汇集到环村而绕的小溪——玉带河,100多年前的玉带河,有野鸭有鸳鸯,还应该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河里捉鱼虾、河石晒太阳,河中间那块形似青蛙的巨石上留下他们的晒斑……



四月天气,嫩柳垂绿,水波轻皱,落红满地,鹧鸪声咽,我们在这个令人伤感而又美好的春天来到张澜的故乡,140年前,也在这个美好而伤感的4月天,他来到苦难的人世,也许是生在这个美丽的时节,才使他有了春天般的大气、灵气、才气!



玉带河已经发绿,没有清澈见底的河水,也不见当年张澜那般的孩童戏水于河中,平静的水面上只有家鸭划出的细小波纹,但那副娴静质朴的画卷流露出来的韵味,都是先生曾经常见的场景,这场景早已在我们心里生长,一点也不感到陌生,敬意随着蜿蜒的小河逶迤而来,停顿在水边……



1872年4月2日,张澜就诞生在沟底最深处那户世代躬耕的农家。经过张家几代先人的开垦和努力,张澜的父亲成了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一边耕种,一边教书。这座依坡而建的椅子形院落依山面水,屋后绿树掩映,房前良田沃土,流水潺潺,小河弯弯。这里民风淳朴,田园风光美如画。张澜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鼓着芽苞儿的树梢、斑驳着岁月沧桑的土地、荡着悠闲自在的河水,载着殷殷的情意,悄悄撩拨着他的真情流淌……质朴、恬静、安详、淡定、从容的乡村,简单率真,让他从小就走近她,走进生活的本真;在那些青石板路的指引下,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绿枝上,任由灵魂率性而栖。



他的祖先在这里与洪水猛兽搏斗,开拓土地;他穿着祖先打死恶狼做成的狼皮袄子,决心从这里走出去,开拓另外一片天地。



玉带河河水丰盈、碧波荡漾,他顺嘉陵江而下,留学日本,去到重庆,去到嘉陵江畔,走进特园,在深深庭院,与那个叫“特生”的川北同乡鲜英在园子里呼朋唤友,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仁人志士商谈国家大事,“民主之家”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他从这里走向中国的政治舞台,走向中南海,走向共和国副主席的岗位,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





如今,张澜的铜像安置于故居高高石阶之下的院坝里,他神情安详地俯视着家乡的山川父老,注视着张观沟松林湾的泉水顺沟汇入玉带河、嘉陵江、长江……



春阳明媚,西充这片土地依旧山清水秀,人民生活日益幸福安康。莲池乡观音堂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当地旅游部门正在这里全力打造4A级旅游区,听说还要建婚庆拍摄基地。



张澜故居后山上的祖坟也成为一个参观点,可以想象,那时候张澜阔别家乡或者回到家乡,都要到这块小小的墓地叩拜,毕恭毕敬给他们烧纸、点香、作揖,放鞭炮。这里背靠青山、面朝连绵的山峦,可以俯视张观沟,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半山腰上的墓地前,居然有三块梯田,它们呈半月形环绕于墓前,而且田水终年不枯。张澜和他的父亲张本清、别号张海楼的人,晴耕雨读,曾经在这三块如镜如月的的田间插秧割谷吧?张澜父亲选中这里作为他和他亲人的长眠之地,或许是经过深思熟虑,这里有良田有美景,他那么喜欢水,连别号也带有三点水,张澜也如此。对于农民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三块终年有泉水滋养的月牙田更好的呢?他们相信自己在天有灵,一定会看到后辈们开拓出繁华盛世;他们相信自己地下有知,能够读懂后辈们内心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激。



我们来到张家墓地前时,弥足珍贵的三块如镜如月的水田已不见踪影。据说,就在不久前,这三块有落差的水田被旅游局用无数袋水泥凝固填埋、夯实平整,变成坟墓前宽敞的水泥拜台,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访问者,我不知道,张澜先生和祖先是否乐意接受这种改变?



不过故居还保留着原貌,恬静、质朴,有底蕴,仍旧可以带给我们隔世的温暖。故乡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无论走到那里,它永远是人眷恋的地方。



张澜老宅是老式砖木结构平房建筑,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与主人生前的朴实较为吻合。一块块青旧的石板,似一段陈年往事,绵延着,有些发亮,石阶层层往上形成坡度,有着古朴的神韵,像一首凝固的诗,依然是那么迷人和温暖。



那一间一间他生活过的房舍,摆放着的他曾经用过的一件件实物,条桌、椅子、木床,箩筐、谷柜……这些老物件无言地诉说着他的成长故事。



这里生活过他的高曾远祖,这里带给他人间直接的温暖;而他没有谋面的高曾远祖,带给他隔世的温暖。他在老屋生活的岁月,寻回了无限的温暖,它们总是打湿他的心。



他秉承了祖上乐观豁达、善良淳朴仁厚的本性,而他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家乡父老培育了他万难不辞的心志,从小在帮父母干活的时候,他就深深体验到农村百姓之苦,生活环境和书中的道理启蒙了他的民主精神和正义感。



他曾经踏着青石板的青光,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老宅前,在叶子烟浓烈的气味里,慈祥的父亲正牵着他的小手,去书房读书,去乡场买蒸笼里冒着白气的叶儿粑……



阳光热烈地照耀在缀满青瓦的大屋顶上,伸长的房檐遮掉了走廊,仿佛有一股米香总会从屋子里溢出。某处不经意间,一个少年站在面前,他手提的竹篮里,被粽叶紧裹的条状米粑冒着热气……



他有说不完的故事,或清晰,或模糊,掩藏在那些历史中、老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4-24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