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先生捎书桑梓寄厚望 川北一批盟员进京上“革大”
李梦华 贾德灿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 川北盟务 ,

伟人虽逝,追思绵绵。
在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37周年的日子里,民盟南充市委从尘封的档案里发现了一封1950年6月20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张澜先生嘱咐其长子张乔啬①写给川北行署委员、文教厅厅长、民盟川北支部兼南充市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贾子群②的信函,这封至今保存完好、鲜为人知的信函为张澜思想研究又添新的史料。
信中写道:“家严今天嘱我给老兄写信,讲一件要紧的事,就是八月间北京革大(笔者注:即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班又要招生,希望川北区能有十来个大学程度的青年前来参加。通过民盟组织保送前去,年龄最好在30岁以下思想行为要靠得住,特别是要有才干。最好能与川北区统战部取得联系,毕业后才好回去服务。否则,将来就不一定被派到川北区工作。……”(见影印件)

①张乔啬信函影印件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简称:华北“革大”)是中共中央华北局在平津解放以后,全国解放在望,为了建设新中国,迫切需要大量的革命干部与建设人才的形势下,特在北平设立的。该校随后所办的政治研究院是由中央统战部主办的一所充分体现统一战线性质的大学校,可以说是最早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联合党校。学员除了各省市民主党派的干部外,还有响应党的号召,回到祖国来参加建设工作的原国民党政府驻外使馆的外交官,一些暂时没有开课的大学教授,海外归来的爱国人士,如在香港宣布起义的“立委”、“国大”代表等,还有一部分是中央首长介绍来的有关人士。如原北平市长何思源(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之父)、刘不同(国民党立法委员)、周恩寿(周恩来之弟)、邓蜀平(邓小平之弟)、胡思社(胡适之子)等也先后来此参加过学习。研究院设在北京西郊颐和园近侧,校园里竖立着“熔炉”两个大字,校刊也叫“熔炉”。研究院所聘教师都是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如教政治经济学的是郭大力,教哲学的是艾思奇,周恩来总理和李维汉部长也都亲自来作过报告。③
川北地区的南充,是张澜先生的故乡。先生从川北大地走向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大舞台,虽远离故土,历尽艰辛,但其切切的乡情不渝。来信中还写道:“如有特出人才出不起路费的可先行筹借,将来如成绩真正不错,家严答应设法补助。”
早在解放前,张澜先生的革命活动与民主精神,就已深深影响了川北南充一大批人,为南充建立民主同盟地方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些文教界、科技界中高层知识分子与张澜先生和重庆、成都民盟有直接联系的民盟成员,在南充也积极响应中共“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张,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他们在各方面和各个不同工作岗位,对国民党政府进行顽强的抵制,为南充民盟的成立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1944年3月,南充贾子群、张崇古、李嘉仲等根据张澜先生指派,筹备成立南充民盟组织。经过酝酿,于1945年12月20日在南充小西街火药巷李嘉仲家,聚会成立“中国民主同盟南充县分部”。会议推定贾子群、李嘉仲、杨达璋、黄开富、范亚人、张崇古、张默生、杜晴初为委员,贾子群、李嘉仲为正、副主任,遵照张澜先生的意图和要求,积极进行民主革命活动,宣传进步思想,营救被关押的同志,迎接南充和平解放等,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④解放后,川北行政公署(省级行政单位,辖南充、达县、遂宁、剑阁四个专区35个县和南充市人民政府)成立,为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川北区委根据1950年1月2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指示,分别情况吸收民主人士参与政事。在行署29位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代表占15人,超过二分之一,主要厅、局都有民主人士担任厅、局一级的领导职务。盟员杨达璋任行署副秘书长,川北民盟负责人贾子群任行署委员、教育厅厅长。⑤
贾子群是1950年1月初接受民盟四川省支部的派遣回到南充整顿川北盟务的。同年4月底奉行署主任胡耀邦指派护送张澜先生夫人刘慧征及家人到重庆办理赴北京的相关手续,与好友张乔啬面晤。同时,也受民盟西南特派员楚图南和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于江震电召,赴渝报告川北盟务整顿工作等。其间,民盟总部电令成立民盟川北支部兼南充市分部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工委)。贾子群随即与楚图南就川北临工委委员人选、工作干部及工作方针等问题进行了商议,并征得川北区党委统战部同意,由民盟西南总支部呈报民盟总部批复。6月初,贾子群才从重庆返回南充,不久就收到来自北京的信。贾子群收到来信,即根据张主席的指示精神在全川北区进行认真的选拔,“不限南充一隅,不顾人情面子”,唯才是举。经过盟组织的层层推荐与中共统战部门的商洽,行署劳动局盟员王燕荪、临工委组织部长张默生、南充市人民政府秘书、盟员魏荐鹗等十余人于1950年7月间到达北京参加了华北革大政治研究院第二期为期十个月的学习,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川北区革命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⑥
    斗转星移,当年保送入“革大”的盟员大都入古。但是,张澜先生长袍布衣、美髯飘逸、慈目炯炯的形象仍深深铭刻在家乡人民的脑海;他爱国恤民,追求真理,不畏权贵,勤俭质朴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永远感召家乡人民,永远驻留在家乡人民的心间。


②贾子群手稿内容

相关文章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09/4/22    来源: www.zhanglan1872.cn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