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的义利观及其启示
张利源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义利观 , 义利关系 ,


抗日战争时期,张澜撰写《说义》一文,详细阐述了义、利的内涵,外延以及树立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性。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撰写《墨子贵义》一文,对义、利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论述。这些文章充分显示了张澜的义利观。张澜的义利观,是一种什么样的义利观,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启发教育意义,本文拟在此作一些探讨。



张澜的义利观,首先对义的内涵作解说。他认为:“义者,宜也。”“酬酢万事万物之交,恰当其可,无一毫过不及处,故谓之宜。”<1>要求人们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要考虑如何做的适宜,能恰到好处,这就是义。另一方面,张澜认为:“义者,天下之制也”,“义亦含有法制之意”,“当于法度则为之,不当于法度则不为。”<2>义要求人们必须按照法律办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了上述两条,也就是实践了义。


关于利,张澜认为:“所谓利,就交相利而言之,交相利即是义,以其周宜于人也。利即是义,除利之外别无义。利不利,即义不义之标准。此以道德与实利合而为一者也。两者实相成,而非相反。”“若不思利人,而惟知自利,则别于义,而仅谓之私利。”<3>张澜对利的含义作了具体的分析,关键在于是利人,还是利己;利人则合于义,只知利己则害义。因此,张澜并不是笼统地反对利,而是将义与利统一起来,做到义利兼顾。


张澜的义利观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了以下的内容:


(一)人的一生必须以义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这样才能算是一个高尚的人。人虽然离不开物质生活利益,但不能专门为了谋取私利,贪图个人享乐而生活。张澜指出:人“生必合于义,生亦不能离乎利,特不能专为利而生耳。合于义之生,是充实其精神生活者也;专为利而生,是陷溺于物质享受者也。偏于物质享受,而离弃精神道德,则嫉忌之心必生,争夺之祸必起。”<4>张澜的义利观首先强调了人生必须合于义的重要意义。如果违背了义的要求,离弃精神道德,陷溺于物质享受,汲汲于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廉耻,到处钻营,那就是唯利是图的私利观,而不是正确的义利观。


(二)在合于义的原则下,通过正当途径,积极提高物质生产,从而改善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也是必要的。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力求物质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生活环境的积极改善。所有这些,正是整个社会人们交相利而形成的。所以,张澜明确指出:“如专言义,而遂以言利为大戒,则将何以使人养生送死无憾?”“人既有生,何能去利耶?”<5>这种物质利益,正是人们所必须的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条件。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愈来愈高,力求改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基本条件,积极促进社会生产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的。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标榜“仁义”而讳言财利。特别是到了宋代的儒者,完全否定物质利益的作用,对社会生产力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当然,人生在世,也不能一切为了追逐私利,成为利欲熏心,置国家和集体利益于不顾,其结局也是十分危险的。“是舍义而徒生于利者,终必害其身也。”<6>如何做到义利两全,是极为重要的,正如张澜所主张:“生与义利相调和,斯可谓善也。”<7>


(三)义与利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互相矛盾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认识与处理。所谓义利统一的一面,是指利“全是利人,所以利即是义,亦即是以义为利。”<8>这就是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机集体。国家富强了,集体的利益发展了,其中包括的个人利益也必然随之得到充实与提高,正是“大河涨水小河满”。这样,义利就达到了统一。如果只顾个人利益,完全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两者必然会发生矛盾。正如张澜说的:“若不思利人,而惟知自利,则别于义,而仅谓之私利,以其与义相反,而常至害义也。”<9>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小我应服从大集体。“见利思义”,取之有道。


张澜义利观的思想基础,是植根于儒墨两家的哲学思想,并吸取两家的精华而融会贯通的。儒家所主张的义与仁是分不开的。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10>“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11>仁是人的内在自觉,侧重于内心修养;义则表现为行动,更强调实践的内容与途径。张澜认为:“义本之仁,则发无不善;仁节以义,则施无不宜也。”<12>人在社会实践中,任何行动都表现着义或不义,是走的正道还是邪路。张澜吸取了儒家对义积极因素的方面,因而认为“义者,宜也。”但对于儒家主张“罕言利”<13>,强调“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4>,则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因而认为“人既有生,何能去利也。”如果只讲精神道德,忽略物质生产和功利,势必会影响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因而他又吸取了墨家的一些主张和积极因素。


张澜吸取了墨子阐述义利的精髓部分。墨子主张:“万事莫贵义”<15>;“义,利也”<16>;“义可以利人,故曰以天下之良宝也”<17>。墨子重视的首先是他人之利,而不是个人的私利,即“利乎人即为,不利乎人即止”<18>。张澜认为墨家所主张的义利观比之儒家的更为积极、全面。因此,张澜“数年来喜读《墨

相关文章


1页    共2

发表日期: 1997年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