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苦中成长中的张澜
佚名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艰苦 , 成长 , 少年时代 , 张澜父母 , 青少年 ,


张澜字表方,1872年4月2日生,他出生的时候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了,中国还是满清王朝统治的落后的时期,人们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受封建压迫剥削,惨无人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非常痛苦。
张澜出生在川北,南充与西充交界处的“张观沟”,那 里红土丘陵地,差不多年年遭受干旱,加上封建地主的剥削,更加痛苦。
“张观沟”是个贫穷的山沟,三面环山,中间一条长沟,种水稻,沟里住了四十几人家,除1、2家外姓外,全部姓张,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张澜的父亲名文倬,字本清,号海楼,年少时好读书,曾考中秀才,张澜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哥哥,五个姐姐,祖传家业不足四亩 ,一家十口靠文倬公教书维持生活,张澜从生下地来就是衣不遮体,食不饱肚,没有床睡,太夫人把他放在铺满谷草的箩筐里,白天带到山上干活,晚上带回家来,后来家里又多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人更增多了,不得已,全家离开“张观沟”,迁到“召善沟”佃田耕种,文倬公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由于仍不家用,又在“召善沟”附近古庙“西洋观”设私馆教书,收学谷贴补家用,后来家里人口更增多了,加上孙儿,孙女已过20人,遇荒年,缴了租金,全家吃青菜,萝卜,杂粮度日,张澜与年幼的兄弟经常上山拾别人挖苕后抛在地里的红苕鼻子回家煮熟了吃,虽然如此文悼公从来没有面人说过穷,从来不向人借贷,他白天劳动,晚上在油灯下教女儿念书,非常辛苦,他的为人,他的品德,受到族中亲戚的尊敬,在族中威信很高,由于族中亲人都很贫苦,他发起组织义 ( )会,对那些年老无人养,年幼无人管教,女无钱不能嫁,病死无钱不能埋葬者,由义 (  )会资助钱,见年轻人常教其尊敬父母,见老人则劝其管教子女,使家家和睦共处,见家人懒怠者,劝其勤奋、努力、自尊、自强,见富人,不仁者,告其宽大待人,不要刻薄人,教育自己的子女则说:“人虽贫残,养当好恶不可为也。”告诫他们不能干坏事,要奋发图强,以自己的努力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文倬公在世64年,一生公正廉洁,无可取之财,无不枋的行为,对张澜幼年影响很大。
张澜的母亲王太夫人,性刚强,很能干,对己严,对人宽,文倬公死后,她率领全家大小20余人耕种为生,艰苦度日,每年只在过年过节时吃一顿白米饭,太夫人疼爱小儿孙,偶尔一点好吃的东西如烤面饼之类,总是留给他们,并以之引导他们勤快做事,见比自己更穷苦的人,又往往省下自己的吃食送给他们,对儿女们说“同是人之子,而却这样苦。”辛亥革命以后,张澜任川北安慰使一年多,平定地方叛乱,杀了一批恶霸,为民除害,人民称颂,自己却负债六佰钱,债主不满,王太夫人不愿借钱还债,决定出卖祖业四亩地偿还,从此虽一无所有,但不以为忧,毫无怨言,以后张澜虽官至川北道尹和省长,也未要钱买田地,王太夫人活了84岁,死时仍居“召善沟”,死后无土安葬,乃将遗体运回罗家湾,葬于张家世代相传之祖坟墓地上。他们二人对张澜一生影响很大,张澜很尊敬他们。1939年十月张澜生日寄有怀念王太夫人离诗一首,表示他老年忆慈母的心情。
 一官何补绝裾恨,    不见慈闱廿二春。
      己感流年频叹老,    每逢生日倍思亲。
      笑容宛记儿时爱,    珠泪潜抛客里身。
      节近清明纷祭扫,    锦城犹滞未归人。
张澜从小好读书,特别勤奋,为了生活,不满5岁就学会了割草放牛,常常把牛牵到文倬公教书的地方,套在大树下,让牛吃草,自己则悄悄站在教室外听文倬公教书,一个学生见他只站着听,手中没有书看,把自己用过的旧书给他,他拿回家如获至宝,把破烂的地方补了起来,卷曲的地方压平整,白天利用放牛时间,晚上在油灯下,一字一句,细心阅读,文倬公见他如此好学,冬天农忙时,把他带到馆中旁听,他学习认真,专心听讲,比那些正式学生懂得多。文倬公不在的时候,学生们有不懂的就去问他,他讲得清清楚楚,学生们都很喜欢他,日子久了,远近皆闻,不少家长主动把家里的书带来送给他。于是,他的书愈来愈多,他学习越来越起劲,随着时间的增长张澜的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了,虽然没有进过学堂,脱产念过书,24岁那一年也终于去县城参加考试,一举中了秀才,次年补试又中了廪生,逐渐由农家子弟成长为忧国忧时的知识分子。
张澜在家务农时,前面有两个哥哥,所以衣服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补了又补,疤上重疤,他长大24岁没有为他做过一件新衣服,穿过一双新布鞋,十几岁时害过一次大病——肺痨,吐了一大酸脓和血水,几乎死去,也没钱进县城医治,吃草药好了的。1900年28岁,与杨夫人结婚时,王太夫人到亲戚家借了一件新衣服,上午“拜进堂”,下午就要了回去,王太夫人还为此很生气,张澜24岁进城考秀才,王太夫人给他做了一双新布鞋,“召善沟”离城70余里,张澜第一次穿新鞋很不习惯,脚趾上打了一个大泡,后来化了脓,终身留下一个疤痕。他常教育儿女,不要羡慕奢华。他认为在艰苦中成长者,才知奋斗自强,在富贵中生活犹如在温室中培养的幼苗,难得生长健壮。1940年张澜亲手为文倬公及王太夫人写下墓碑誌,述诉了他们的对他幼年世代的教育和影响。他总结当时的情景说:“殖善于贫、困者多笑、求安于富贵者自”。


相关文章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00年左右    来源: 根据手稿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