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与时代共进的知识分子
民盟中央副主席 吴正德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中国知识分子 ,

张澜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从社会政治角度看,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是近现代以来,在国家形态结构重建中,知识分子成为独立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民主政治道路的重要探路人;从道德文化的角度看,先生秉持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其说仁行义、不腐不污的人格风骨,其弘扬传统文化原道的精神表率,堪为一代知识分子大家典范。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的高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在民盟的老一辈代表性历史人物中,张澜先生可谓影响最为深远者,不仅是因为他是唯一一位担任过国家副主席的民盟领导人,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能够代表中国知识分子宝贵特质的精神境界与人品学识,有着那个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不及的思想高度和道德良知,为世人景仰,直至今时抑或更久远的未来,同样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人民日报刊登了《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短评,提出了“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重要观点。这一观点为什么被冠以“人民观点”?为什么一经提出便在知识界引起了热烈讨论,并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乃至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因为文章探究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选择,在中国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结构变革,新问题、新思潮不断涌现的今天,提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课题。



知识分子是站起来思考着的人,有思考的能力,更有思考的责任。今时今世,知识分子当应以何自立?是“安守本分”、随波逐流,超然于时代与改革之外,还是与时俱进、兼济天下,置身于时代与改革的洪流当中?答案显然应是后者。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发出的铿锵声音:“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今天,我们在这里追思张澜先生,也许可以获得重要的启示。先生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生跨越四朝三代,在充满无数风险危机的社会人生磨难中,以国家民族大义和时代精神为依归,从思想观念到实践行为,自觉地完成了由专制农耕社会的学儒、官儒,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回顾先生堪称传奇的一生,从封建王朝的“宦场志士”到共和国的“布衣高官”,从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文人墨士到与专制制度不屈斗争的“民主理念典范”,我们不禁思考,何以促成他如此巨大的转变?为何在历史转折的每一个关键岔口总能矗立于时代的前沿?我想,这其中蕴含的应该是先生求新图变,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正如1954年“五一”节,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张澜先生的赞誉,“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



“与日俱进”源于张澜先生始终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的执着信念。在近代国家民族面临危亡之际,拍案而起、挺身而出的仁人志士可谓不少,然而几经风暴,几经磨难,有的人退缩,有的人蜕变,有的人彷徨消沉,有的人销声匿迹,而先生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务,从无归隐山林、超凡出世之想,更无委曲求全、苟且偷安之举,以求真守正的价值立场和精神抱负,去实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社会政治理想。



张澜先生与友人话别时曾言,“人当有超出环境之情操,富贵、贫贱、威武、皆环境也。”保路运动中,为保川汉铁路路权不失,他敢于面对专制的屠刀,即便刀枪加身、身陷囹圄仍然毫不退缩,令杀人如麻的“屠夫”赵尔丰也只能喟叹“张澜太强横”。国民党专制统治时期,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惨遭杀害,他不顾个人安危,扶病悼念,谴责国民党镇压、摧残民主的丑恶行径,坦言:“本人步两先生后尘,为中国之民主和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会后,他被特务击伤,却凛然无惧,“个人流血算不了什么,我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通往真理的道路,往往是布满荆棘的,而先生始终无私无畏,孜孜以求,无怪乎陈毅元帅盛赞他:“立场始终坚定,敢说、敢为、不畏强暴,不怕生死与反动派作斗争”;“善于明辨事非,因此,才能坚持正义,永远与得人心者在一起,坚持与共产党亲密合作。”



“与日俱进”源于张澜先生把握历史脉搏、倾听人民期待的先知先觉。与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先生是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洗涤和影响的知识分子。但他面对大时代的动荡没有自闭于书斋,而是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演进的滚滚浪潮,用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去审视和思考社会的顽疾。早在官派赴日留学期间,先生就曾公开进言“皇太后还不退位,更待何时?”力谏慈禧退位还政光绪,变法图强,以其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洞察和对国家社稷的使命意识,踏上了历史潮流的前沿。在先生看来,“民主政治的意义,简单言之,就是主权在民的政治,也就是国由民治”,先生坚信:“民主政治将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形态的唯一极则”。正是有着对时代发展的准确把握和对中国民主发展道路的理性思考,在历史发展的一些关键时刻,先生总是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地站在革命和进步的一边。



在张澜先生心中,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最新期待为从政为官、开展社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纵观先生的一生,无论身处哪个时期,担当何种历史角色,他总是在为劳苦大众的安危幸福奔走呼号,从不受任何团体、党派的制约。在先生看来,政党必须为老百姓服务,不管任何集团,只要他们的政策主张、实践活动对人民有利,他就坚决支持,否则就反对。毛主席赴重庆签订“双十协定”之时,曾登门拜访他,到了特园以后,从楼梯底下就开始和手上沾满污垢的雇工一一握手问好。见到这番情景,“张澜先生感慨万分,当时就对毛主席非常崇敬”,从而更增添了先生对共产党的友谊和敬重,并最终与之身手相携为中国之民主解放并肩前行。



“与日俱进”源于张澜先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张澜先生早年曾与维新志士一道,践行西方的先进理念,在广安“紫荇书院”(今广安中学)推行教育改革、传播进步思想。那一时期,广安“自由之说昌,平权之风盛”,民主、共和、平等、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18年曾走进这所宣传革命思想、孕育革命种子的校园,沐浴新式教育带来的进步思想和革新开放的社会风气,成长为享有崇高威望的世纪伟人。在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的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石破天惊的思想观点,“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

相关文章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4-1    来源: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