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古 千 秋 —仅以此文纪念张澜先生
民盟广元市元坝支部 陈敖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纪念征文 ,


 它,就屹立在我的身旁,我的左边,那个离我心脏最近的地方。
 它,也不知是谁刻下的往事的碑,用唐宋诗篇来讲述他的故事,给路经这里的每一个行人听。
 那日,按例返家,那条路,我走过不知多少次,从初生牛犊到豆蔻娉婷,从欢颜载歌到稳重成熟。
 那天的气息,很不一样,以我笨拙的笔是刻画不出来的,对,刻画不出。石阶左边,是它——“万古千秋”,一块碑,一块刻着前人事迹的碑,我承认,我是因为累才驻足。右边,是一棵古柏,庇护这一块并不是很起眼的碑。我丢下行囊,碾地而坐,一股莫名的力量牵引着我的视线。
 阳光虽好,只是有风。不过我终归是没有太在意。说实在的,我还真不喜欢这碑,唯一的感觉竟是百无聊赖,呵,我苦笑,刻着“万古千秋”就能够千秋功名、一垂万古了?撷着讽刺的心理,我细读碑文,只是很多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仿佛经历了百年风噬雨溶。
 转过头,脖子似乎有些僵硬。背起行囊,继续归途。
 石阶一层层铺远,一叠叠丰功伟绩山高水长。我不是个太懂文学的人,也不是个善于怀念的人。眼前这条路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的确,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他——张澜先生。
 嗯,是不禁的。这条路,也是一块块铺出来的,我看到了眼前支离破碎的片段,滴不尽的血泪挥洒在那块碑上,一点一点浸入,侵蚀……铭刻……风儿依旧,轻抚额头。顿时,呼吸也开始变得凝重。风,吹不落眉间痕,展不开眉间皱,我怕想起,真的,我保证。
 我并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身体流淌着的液体却指使我去拾起那被几番风雨敲落的蓓蕾,双手掬起过往时迁的梦,我想,我该做点什么了。
 想起川汉铁路依在,先生此去经年,恐是千秋万古不再,他大刀架颈,洋枪抵胸却仰首啸苍天,无惧以血泪荐轩辕。我写以这般朴素的文字,夹杂着痛苦与泪水。他就是那棵古柏,在残阳如血的迟暮绽放出最华丽的坚强,然后,山高水长后人经过,延续着旧时未灭的薪火。
 追思古往今来,世人凡有家境窕绫罗锦缎,而先生一袭素衣白缟行走在这个繁华的世界,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未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我想不是的,念往日盛衰荣辱,惜今时一绮一粟,这才是真的千秋万古,对吗?
 原谅我的主观臆断,我是那一瓣心香,用心在嗅着旧事满径的芬芳。
 千古凭高对此,我们总是将自己遗落在这红尘中,而他,依旧是那般漫溢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就像是凡尘中的一朵青莲——不染一分尘土。
 走在路上,漫漫修远。人生之路坎坷,我辈之途却还在脚下等待着我们去铺设,张澜先生的革命精神与浩然止气是一张不朽的画卷。
 回到家中,我轻展墨卷,于出尘月下盈一脉袖香,槛外一华独秀,我在阑珊而嗅。我赤裸裸地承认,我是笔拙的,实在是没有那深厚的笔力为先生勾勒一幅丹青,低低俯首,他,会在我的心中,我们的心中,难道不是吗?
 月光如泻,我翘首凝望,看到一颗天上星正放着光。我不确定,那归途的碑上是谁的“万古千秋,山高水长”。唯一确定的是,那天上星,星拥月,星月映苍穹,我身体的左边第四根肋骨处往里一寸依然为之动容。
 那天的路,那天的碑,那天的柏树,千秋万古。那天的阳光,那天的风,那天的星月溶溶,无不在诉说着他的故事,一岁一枯荣……



 



本文获得纪念张澜诞辰140周年征文三等奖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12年3月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