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大邑政协 杜月尧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教育 , 良心 , 政党政治 , 纪念征文 ,

   前言:张澜,字表方,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清末秀才。曾任四川省省长、成都大学校长、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等。抗日战争期间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主席。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仍担任主席。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拒绝参加国民大会。1949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
    张澜在人们心目中的肖像肯定不是一幅,而是一个系列长卷。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光影,中国近现代史的潮起潮落,国家和民众关于繁荣、先进、民主、文明的梦想和努力,浓缩在一个人的身上。因新世纪的来临,这幅恢弘长卷被频繁打开来审视、阅读,引来赞叹、向往和仰望。

一个知识分子的教育人生

    人们记忆中的张澜首先是一个从事教育的知识分子。年轻人想着十年前的月亮应是铜钱大的红黄的湿晕,像朵信纸上落下的一滴泪珠,陈旧而迷茫。老年人回忆中的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隔着百年的时空往回看,历史的潮声仿佛在耳边回荡。
    清末民初,兵荒马乱,人心却澹定。因为有信念、常识,在三尺讲台和方寸之间,张澜从事教育,让清风骤起于萍末,故国疆土,从此被新语时声所覆盖。张澜少时入成都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深造,专攻经史。因成绩优异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教育。回国后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实行新式教育。他认为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救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强国富民。“教育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又是政治的一个枝桠,不能在社会政治之外而独立,所以只有社会和政治的改造,才能完成教育的改造。”因此他提倡“弘扬教育,倡办新学,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移风易俗,改造中国。”
    民国初年,川内教育工作举步维艰,仅有的几所象样的新学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时整个巴蜀大地穷、闭塞、军阀混战,没有一条公路。张澜瘦削的脸颊,粗粗的眉毛,宽阔的额头,罩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很休闲,只是每一颗纽扣都扣得严严实实,给人一种一丝不苟,很有条理,很是执着的感觉。他才华横益,学识渊博,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家,在国内群众中很有影响。张澜节约俭朴,平时他只有两件灰麻色长布衫,脚上穿的是家人自作的布鞋。可见那时的生活、工作条件之艰苦是现在的年青人无法想像的。
 在国势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张澜为这个社会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教育。幼苗万顷,始有丛林,始育栋梁。至此后,纵是战火连连,依然是英雄辈出,民心敦厚,现代滋生,格局开阔。

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作为中国早期出国留学的一批从事救国活动的政治家,他代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良心。可以这样说他的生命就如通过历史遂道的散步,那样的深遂而多彩。
   留学日本期间,因倡议慈禧退朝,遭驻日公使押送回国。1911年,腐败的清政府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将川汉铁路路权抵押给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用以举借外债。清政府的这一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激起了四川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立了保路同志会,领导四川人民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张澜成为保路运动领导人。保路运动的爆发,张澜这个名字首次被人们知晓,从此开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夜雨敲窗,在这样的夜晚,任何人都有一种倾诉的渴望。张澜瘦削的身躯,粗粗的眉毛,宽宽的额头,显现了他刚强的性格,救国救民的情怀。张澜才华横溢,他的努力与奋斗才格外的激情满怀。他生于苦难沉沦中的中国,灵魂中的矛盾、抗争、牺牲在于深沉的苦难意识、拯救意识是那样的悲壮而豪迈。
     张澜生命的绝大时光都在追求民主和正义,在旧中国苦闷的时代氛围中,伪君子的敌意中伤和反动势力的强力打压并没有使他成为自私者、退缩者、随便者,综其一生,主导他性格的依然是热烈地拥抱所爱和所憎。“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想想人生八十三载的风雨如磐,张澜立于天地之间,几乎是独立地抵御身内和身外的重压。他的伟大就存在于此,特别令人警醒、仰望。
 激情与沉寂是两个极端,同时拥有这两个极端的人,在他人的心目中必定充满着自信的决断力,没有中间条件的存在,就没有了犹豫的象征与隐喻。在生命的至高点上,他用勇气和从容的杠杆把自己撬得很高很高,致使我们不得不仰起头来,才能看见夜空中他闪烁的眼睛。

中国政党政治的先驱

    张澜是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中国民盟的创始人、领袖,也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先驱者。张澜青年时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希望有一天牺牲能换来人世的新颜。“保路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他的生命跨越了三个时代,他几乎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所有重大事件见证者和亲历者。这使他多年来的心境总是在这样矛盾交织的阵痛中思索、前行。
    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密成立。一贯主张君子不党、追求民主救国的张澜,众望所归,被推上了民盟主席的位置。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邀请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2-08-30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