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
民盟南充高中支部 赵岚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张澜精神 ,

从古朴的四川南充到省会成都,从灯红酒绿的上海到权力中心北京,他布衣长衫,翩翩走来,一身儒雅正气只为蜀中黎民。
从南充中学到成都大学,从坚持学用结合到主张思想自由,他美髯微漾,笑意浅浅,一颗赤诚之心只为万千学子。
他,就是七百万南充人的骄傲——张澜!
 《论语•为政》中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七十岁这样一个本是随心所欲而不超出法度的年纪,先生却说:“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人断不可以自欺”。这“四勉一戒”既是先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其为人处事的原则。
 一路行来,先生始终为时人、为后人所敬重,不是因为他身居高位,而是因为其品行高洁。
 留日期间,满清羸弱,先生身为布衣学子却积极倡议敦促慈禧退位。
 辛亥前期,风云迭变,先生大义凛然振臂疾呼,誓言“保路”。
 他被晚清当局视为胆大妄为的“康梁党羽”,也被世人视为热心国事、坚守匹夫之责的“谭嗣同”。
 主政四川,家贫如故,“环堵萧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夫人老母仍在家乡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
 南充办学,坚持立场,决不因孔姓大资本家的小恩小惠失掉自己立身为人的立场和原则,民主之风溢满校园。
 先生之一生,奉献给了当时中国这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颓败国家。他躬身践行着一个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情怀!
 在我们今天看来,清贫并不等同于贫穷,而是在于将手中的钱财花在何处。
先生一身艰苦朴素。当他官至四川省长时,他的夫人仍旧在乡间住茅屋、务农。他在居住过的成都、重庆等地都无房产,他的薪俸大都捐助公益事业或资助困难的朋友。母亲的遗言里要求先生为儿孙置点儿家业,算作祖业传下去,他却说自己实难做到,大概只能永远做一个“不孝子”了。
 当他为新中国国家副主席时,国家为他安排的住宅,不要。在他看来,那些院子“委实太大了”,房屋也“委实太好了”。后来,他亲自选择,终于合家团聚在一处小小的旧陋的宅院里。“十一”前夕,按照周总理的亲自指示,有关方面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先生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先生婉言退回,“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但总理的考虑是对的,我将保证着新装与民同庆。”于是,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的长衫,罩在旧棉衫之外。
当我们今天的社会不断揭出贪腐现象时,可曾有人想起先生一袭布衣长衫至于国家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之地却始终拒绝一切特别津贴,先生在西南故旧、亲人甚多,却从无为谁谋权谋利之举,其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如斯。这种高尚的情操作风,不正是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和发扬的吗?
 且不说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都以曾是先生的学生为荣,连反动如段祺瑞者也知道“用张澜足以安四川”,南充军阀石青阳亦曾感叹“‘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先生不是什么职业道德家,他只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实践知识分子的节操与情怀,连伟大如毛泽东者亦真心感佩其德“很好”,其思想“与日俱进”。
 姚崇在《冰壶诫》里说:“与其浊富,宁死清贫。”生活在当下,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可以追求幸福的生活,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但是我们不能为欲望而活,不能失掉知识分子刻入骨子里的“清贫”二字!其实,“清贫”不只是过着纯净的贫穷生活,它的本意应该是与大众分享,不为一己私利而活,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呀!我们是教师,我们付出的是辛苦与劳碌的汗水,充实中收获的却是诚挚与纯真的情感。回想当初,我们不都是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感召下选择加入这个行列的吗?
 那么,就让我们如张澜先生一样,用自己一生的言行来证明,“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我们新时代的教师能守得住清贫,亦甘于守住清贫!我们愿努力学习先生的高尚品德,以此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谨以此来为先生140周年诞辰献礼!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12-03-31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