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开朗的"时尚先生"------访"民主之澜"张澜的孙子张广华
陈翔、徐静、谢绮珊、刘旦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四勉一戒 , 张乔啬 , 张梅颖 , 家训 , 张广华 , 张正华 , 张崿 ,


    5岁读报看画;6、7岁在重庆随父逃避国民党特务追捕时,已认得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市长;10来岁,便已养成天天看《人民日报》的习惯--67岁的张广华不觉得自己孩童时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家都这样呢。不关心钱,就关心国事'。



    60年前开国大典时,张广华的祖父张澜先生穿着旧布长衫、头戴瓜皮帽就上了天安门城楼。站在身边的毛泽东主席见此情景,感叹道:'表老,你也太简朴了,你现在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了,应该穿好点。'



    岁月悠悠,就是这样,生活简朴、牵挂百姓、直言不讳的情怀,在张家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忆祖父:民主之澜,山高水长



    9月8日下午,北京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中央民族大学住宅小区一间略显陈旧的小客厅里,身材高大的张广华热情地把记者迎进家中。张家非常俭朴,唯书与照片不少。10来平方米的客厅里的奢侈品便是一台台式电脑,'嘿嘿,去年一咬牙买的。'张广华朗声笑道。



    在张广华的眼中,爷爷张澜'出名一辈子,穷了一辈子。'新中国成立前夕,张澜手中持有由他募集的民盟活动经费。恰逢冬天,他缺吃少穿,却对经费未动分毫,女儿张茂延为增加张澜的营养,只能到货摊上,挑便宜的硌锅臭鸡蛋买。



    张澜一生崇尚民主,以人民利益至上,每个中国历史转折点都冲在前面,却'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上世纪初,张澜主政四川期间,南充军阀石青阳要对张澜不利,曾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环堵萧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暗访者以实相告,石青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



    在张广华的印象中,孩子们都不敢在老人家面前淘气。但逢年过节就另当别论。爷爷会挨个听小孩子们唱歌,唱得好有赏,奖金额度为1块钱(约相当现在的1角钱)。张广华嗓门高,拼命吼出来,往往博得爷爷的奖赏。但懂得音乐知识颇有音乐才华的二哥张达华,却总被爷爷说唱得不好,达华很是无奈。



    张广华说,爷爷没有给晚辈们留下丝毫遗产,只留下他的高风亮节,始终不渝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晚辈们都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从少年懂事开始就关心国家命运;对钱和财产没有概念,从不去刻意追求,简朴、廉洁;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始终起带头作用;深得祖父民主思想的熏陶,认为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从不觉得高人一头,非常平民化,都有许多平民朋友。



    张广华和路边小吃店工人、交通协管员都很聊得来。多年来,张广华和兄弟姐妹们在填写档案材料时,家庭出身一栏永远都是'高级职员',而不是'高级干部'、'革命干部'。所以每到一个单位,没人知道他们的祖父就是张澜。更多人获知这层关系的,是后来从其它组织部门的渠道找到线索的。



    张广华说,一部关于爷爷张澜的电视剧已摄制完成,名字就叫'民主之澜'。张茂延、张正华、张广华为该剧历史顾问。



    忆旧岁:妈妈依照广播缝制红旗



    张广华的父亲张乔啬,是张澜的长子。张乔啬一生秉承父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国驻华盛顿物资供应委员会专员。期间他在华侨知识界进行宣传,联络爱国华侨反对美国军事援助国民党;在报刊上撰文批驳美国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恶意诽谤。



    1949年10月,有潜伏的共产党员敲开已回到重庆的张乔啬的家门。张广华当年7岁。他依稀记得当时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起,一名'国民党警察'以查户口为名进入张家,并低声告知:马上要进行大搜捕,张家已上了黑名单,要他们赶快走。张家几口人于是马上往重庆北碚撤离,一路只见国民党残兵败将,张广华还记得当时路过高官住宅区,看到曾任过重庆'市长'的吴国桢(父亲清华大学的同学)上车仓慌出逃。



    解放前夕,张家天天收听北京的广播。当时国民党怕老百姓听短波听到真实的信息,就强令家家户户都要把短波掐掉。张乔啬冒险拒掐。开国大典后的一天,广播里详细叙述了五星红旗的形状,那天晚上张广华的妈妈马上依照广播描述'开缝',国民党刚退,两夫妇就带着5个孩子举着五星红旗上街。'当时还有小特务来干扰,被爸爸骂走啦。'60年后当张广华说起此事已是浑身轻松。



    1950年,张乔啬举家迁到北京,这是张广华首次来北京,全家暂住张澜北京马皮厂胡同的家中。张澜就在这少有人知的普通四合院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五年。



    谈兄妹:时光流逝情谊依旧



    张广华的妹妹张梅颖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广华说,妹妹也是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开会时也少用发言稿,多是针对问题畅所欲言,不搞'党八股',不见套话、官话,讲话多是自己写稿,很少要秘书代办。 '她敢讲,实事求是,哪里苦关心哪里。'



    张广华给记者提供了张梅颖前不久在广西调研后写的一份材料。张梅颖在材料中写道:


1页    共3

发表日期: 2011-12    来源: 广州日报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