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诗歌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周兴龙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张澜诗歌 , 四川天灾 , 民主革命 ,

张澜,1872年生,民盟创始人和领导者。他一生追求民主,立志教育,著作颇多。他留给后人的百余首诗,是他终生奋斗最好的见证,具有相当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张澜诗歌的特点


张澜一生写诗百余首,他的诗有着明显的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以反映农民生活、揭露社会黑暗为主,表达对农民万分怜悯之情和对民主的不断追求。二是语言质朴。全诗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有较强的普及性,绝大多数通俗易懂。三是感事多感物少。针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感情或悲或欢,或怒骂或讽刺,几乎没有借物舒情、触景生情的诗句。四是史诗兼有。部分诗歌具有史料价值,通过它了解到当时社会和历史背景。



反映了张澜的民主革命历程


《张澜诗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收录了张澜的101首诗歌,基本反映了张澜民主革命的历程:

1、1914年至1927年,辛亥革命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6首。《失题三首并引》中“贼似惊飚追岂得”比喻白朗起义部队行军速度像风暴一样快,哪是官兵能追得到的,意在张澜非常同情白朗的义举。“高天方醉问何从?”暗示袁世凯篡夺大总统权位后,肆无忌惮地专权乱世。张澜返川,为讨袁斗争做准备。

2、1928年到1936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首。《咏梅二首》中“几度黄昏劳伫立”说明张澜盼望红军入川的迫切心情。“一梦蓉城过五春”表明张澜任成都大学校长已五年,现辞职回乡,正致力于“新南充”建设事业。

3、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77首。《乡居杂感二十首并引》、《视察随感二十一首》和《杂咏十九首》以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活生生事实来记述“川北大灾”。《曹专员仲植查灾返成都作此为赠云二首》用“白泥食尽树皮无”对灾情严重程度进行揭露和批判。《闻“天津协定”又成,感赋五首》中“塘沽何梅再协定”说明国民党卖国求荣的嘴脸暴露无遗,张澜对此深感痛心,写诗抒发其愤慨。《为王之钟师长战死滕县题其遗像》中“孤军捍寇苦支持”表明了川军出川抗日的艰辛和张澜对此无比同情。

4、1946年至1954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首。《宋美龄访美》“今日安危托外人”说明了国民党想挽回在内战中的败局,把希望寄托于美国政府,开展所谓的“外交”,张澜意在批判蒋、宋夫妇崇洋媚外,败坏民族尊严。《颐和园即景》“楼台金碧有人家”说明颐和园已为人民政权所接管,张澜在此静养病体,等待即将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


张澜诗歌的社会价值


张澜的诗从社会各个侧面描述了中国及四川革命历程,展示了他走过的历史道路,更主要的是揭露当时社会弊端,表达了他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强烈的正义感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揭露腐败渎职行为的危害。张澜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兼主持四川赈灾时。看到不少官吏面对各地“似雪飞书乞赈来”的情况,居然不闻不问,“如龙骄马看花去”只顾自己贪图享受。

官吏们贪污挪用公款,特别是教育经费被挪用是常事,“旧款犹拖新款悬”,多少家庭都在等米下锅,“多少教师饥欲死”,眼看“乡村学校尽萧然”了,要想恢复正常教学,想让孩子们读上书,“又须忍苦待来年”。

对于吸食鸦片,国民党政府订下规定“严吸有刑”,限令吸鸦片成瘾的人彻底戒除,但遍地都是“曲房幽火灭冥冥”。更为可恶的是,官方在明令禁烟的同时,又设立鸦片专卖局,熟煮烟膏,分店发卖;成瘾的人只要每月购买《准吸证》就可自由吸食,这样,“又见千灯白日荧”,政府的禁令居然成了一纸空文。

官吏们暗中官商勾结,以官兼商囤粮居奇,抬高粮价,不顾农民因此缺米断炊。不少官吏“早已愧非贤”了,本应该被开除出去,但“又缘他故许延锦”,还是被留在害人的政府里,作威作福,祸害百姓。

列举苛捐杂税造成的灾难。四川的横征暴敛在全国是罕见的,军阀“一年须上八年粮”,地主与官方勾结,不管什么原因导致的歉收,都算在农民头上。

在《乡居杂感》中,国民党政府借口“厉行新政”,将“一县分为四五区”,人为地“添设多官方待治”,“保甲”们还振振有词说是为了整合地方,加强治安,实际上是“百家月月出钱频”,无非要农民多交些税钱罢了。

1942年写的《杂咏十九首》、《乡居杂感》表明了国民政府在“抗战连年局势危”的情况下,借抗战名义除向人民收缴一般苛捐杂税外,还不定期加征所谓爱国粮、保民捐、战士寒衣募款、抗日伤病员慰问捐等各种杂捐,农民“扫征颗粒莫教迟”,真是“犹须日缴杂税捐”。农民苦于生计,出去做点生意,但“沿途查验几多番”,甚至连农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油盐酱醋之类的也要抽捐征税,“酒油税额本非轻”,虽“民力已殚”但政府“又嫌收少令加征”,尽管“饱暖无期日夜忙”,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虽然“连年荒旱幸今丰”,但“谷贱难堪捐税重”。

农民被征税后恶果连连。“家物惟存老瓦盆”,吃的喝的什么也没有了,“从今何以长儿孙?”只有坐以待毙。“为愁冻馁难宵寐”,更要命的是“又听催科晓到门”了。张澜面对“数处来呈”反映税赋问题的公文,只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4年6月25日    来源: 团结报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