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主党派的旗帜性人物,其在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是颇值得深入认识与认真研究的。作为一个与时代同步充满人文情怀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其良知风范、信念责任以及思考、探索、奉献的心路历程,亦是从另一层面了解认识当今中国的一面明镜。这是《张梅颖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给予我的感悟与启示,也应当是这本文集的意义之所在。
《文集》上、中、下三卷收录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第一)副主席张梅颖1999年至2014年十六年间的文章著述、调研报告、政策建议、论坛演讲、会议讲话致辞以及媒体关于她的访谈报道,全方位反映了一位民主党派的国家领导人为国为民 “上下求索”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同时也展示出一位杰出知识分子“传递真火,欲罢不能”的奉献精神和人文情怀。
从医学专家兼医院管理者到民主党派的专职领导、全国政协副主席,梅颖主席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勤奋严谨的学习探索精神迅速完成了角色的成功转换。在文集中我们看到,不论是率队深入贫困山区库区、边远大漠江河走访调研,还是代表民盟、代表政协直陈见解,提出意见建议,不论是走出国门代表国家作精彩演讲,还是在国际国内高峰论坛上发表的真知灼见,都浸润着梅颖主席朴素真挚的家国情怀,高屋建瓴的政治把握和清晰深邃的理性思维。她关注的领域广阔,调研的触角深远。尤其令人感佩的是,基于扎实调研和深入思考之后的见解观点及结论往往会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效。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跟随梅颖主席到重庆万州调研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情景(这应该是梅颖主席第三次到三峡库区调研)。在调研座谈会上,梅颖主席明确指出,“我们目前正面临着来自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巨大就业压力……直截了当地说,职业教育的缺失是绊倒这两大群体就业的石头。大力加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职业教育,是从长远上解决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之一。我认为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如何高估都不为过。”接着,梅颖主席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与解决库区移民问题的关系,与扶贫富民的关系,与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关系,与产业调整升级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关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要让弱势教育走出弱势,大力搞好职业教育的若干思考和对策建议(见《文集》中册),使我们深受教益和启发。记得会后重庆市教委一位负责人对我伸出大拇指感慨:“你们主席真了不起!对职业教育了解研究如此深透,在高层领导中少见少见!”此类实例,在梅颖主席的履职生涯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她踏着费老的足迹,行行重行行,深入调查研究,旨在“以可靠的情况为依据,作出常识性判断”。她每年数次走出去、沉下去潜心调研的成果,在《文集》的调研讲话、报告、政策建议信中都有较为完整的反映。如对青海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生物产业,对工读学校,对海岛开发与保护,对退耕还林和湿地保护,对高校贷款,对老年人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对统筹城乡试验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对医学教育改革及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对大学生就业,对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对企业自主创新……其调研选题关乎大局务实精准,其建言谋策切合实际高屋建瓴,其为弱势群体为公平正义的大声疾呼仗义执言,都发挥出独特且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有媒体誉之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一道亮丽风景”。
梅颖主席何以有如此识见和影响力?除了她的民盟、政协领导人的身份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则是源于她血脉中承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胆识、风骨和人文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也是贯穿于中国知识分子的一条精神主线。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理性阶层,担负着社会的良知和道义,其价值恰恰在于超越一己的和某种狭隘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更多地关怀自由、民主、人权以及社会正义、全民族的长远命运。当优秀知识分子具有的道义良知、社会责任和政治抱负一旦与时代需要相结合,则势必激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又未悔”的传统情怀,迸发出积蓄已久的“济世”激情与力量。而以优秀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民主同盟,则以对科学民主、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对现存秩序的批判性、创造性思考去建言献策,奔走呼吁,并往往以此方式来履行社会责任,表达政治诉求,实现政治理想。梅颖主席的祖父张澜先生既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又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杰出创始人,品德高尚,胆识卓越,肩担道义,艰难求索,其浩气风骨,享誉中外。作为民盟盟员而后成为民盟领导人的梅颖主席,一方面坚定地追随祖父及民盟先贤的道路足迹、精神风范,另一方面又“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新时期,民主党派如何发展并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我认为,主要靠的是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和传统。”(见《文集》960页)于是,她虚心虔诚地向盟内前辈学习,“老骥伏枥,幼驹学步,是民盟组织,是党派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发展,是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使我壮着胆子,逐渐走近了盟内的许多前辈知识分子”,“他们的学识气韵,人格操守,无声无息、点点滴滴浸润、影响着我的工作态度,净化着我的心灵”(见《文集》上册92页、206页);她不断学习着总结着并提炼出他们的精神特质—“我以为,与陶公(陶大镛)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民盟的前辈,其精神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个人命运系于国家命运,虽历经坎坷,始终坚守着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二是光明磊落,敢于做犯颜直谏的诤友,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三是关注民生疾苦,体现出人文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见《文集》下册1128页);她推崇厉以宁先生以“绝俗的知识分子风骨,精湛的专业知识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众的分析判断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真理的勇气,更紧密地融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中”(见《文集》下册1064页);她敬重冯克熙先生“以智慧与敏锐作理性之思考,以胆识与担当发时代之心声”,“是当代知识分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