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1日:伪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要求保存伪宪法和反动军队。
1949年1月5日:新华社发布毛主席重要文章“评战犯求和”。
1949年1月6日: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沪发表讲话,“国民党政府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现状,不仅共产党不同意,人民也不赞成。”
1949年1月14日:毛主席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平谈判的8项基本条件。1949年1月刘文辉到南京的第二天,即派其24军参谋长杨家桢去上海找民盟主席张澜和民革方面的进步人士,了解时局发展情况和征询对川康问题的意见。杨家桢会见张澜时,张澜要其转告刘文辉说:“蒋介石即将彻底失败,川康问题要看自己的力量如何来做决定,如力量许可,就应采取主动,迅速脱离蒋邦,加入革命阵营;如力量不行,则应等待解放军入川时再配合行动。不管怎样都要做好准备。”张澜特别指出,时间两三个月就有大变化,最后决战在四川,叫刘快回去迎接解放。潘文华同情革命,曾经公开支持地下党所主编的“华西日报”和“华西晚报”,公开掩护已暴露身份的地下工作人员,并派出武装,保护追悼李公朴烈士的革命群众和特务殴伤将欲杀害的民主同盟主席张澜。1948年3月30日,蒋介石派伪粮食部长俞飞鹏来成都,向邓提出要在四川调十万石军粮,邓说:“四川的粮食四川人要吃,还有这么多中央军住在四川也要吃。”蒋介石更感到邓不可靠。……4月3日国民党行政院正式下达了邓的免职令,这时,邓在上海曾两次与民盟主席张澜商谈,大骂蒋胁迫他辞职,张澜劝慰说:“要看清当前形势,你丢了主席不要紧,对你来说,当前是重新掌握军权,做好准备,待机起义。”邓锡侯从张澜的劝慰得到了启示,于4月9日由上海寄回了“告别川人书”,书中含蓄地表达了他心中对蒋介石不满和积愤,以及由此引起的思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