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三十八字挽张澜
贾德灿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挽联 , 张澜逝世 , 吴玉章 ,

1955年2月9日中午十二时三十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先生因患重度动脉硬化症及肺炎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四岁(笔者按:当时新华社的电讯和各界悼词均按虚岁计,实际83岁)。张澜先生逝世后,党和国家为他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陈云、邓小平、彭德怀、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视含殓。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37人组成治丧委员会,在首都举行各界公祭大会后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在盟外人士的哀词挽联中,时年77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吴玉章先生撰制的挽联云:

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争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

结交卅六载惜我公未及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

 这幅挽联,笔者见到两种格式:一是1985年5月重庆出版社出版崔宗复编著的《张澜先生年谱》插图上有纸质对开的挽联照片(图一);二是张澜纪念馆保存至今的布质未对开的挽联文物。纸质、布质的挽联内容相同、字迹一样悲壮有力,均为吴玉章先生亲笔所书。布质的挽联是将一整幅白布对折后饱蘸浓墨,上下联颠倒书写成功的,原件系由张澜先生亲属作为文物捐赠张澜纪念馆。(附图2:吴玉章撰布质挽联原件照片)挽联题识:“表方(笔者按:张澜,字表方)先生千古”,落款署:“吴玉章敬挽”。                                       

 张澜先生与吴玉章先生同为我国著名革命家和教育家。他们的人生履历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籍贯上,张澜1872年4月出生于川北南充县太和乡张罐沟,吴玉章1878年12月出生于川南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两地同属川籍;年龄上,张澜比吴玉章年长6岁,悬差不大;学历上,二人早前都是先后就读于乡塾、成都尊经书院,同于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回国的“海归”;思想上,早期都接受过维新思想,是深切关心祖国兴亡的爱国青年,拥护和宣传过康、梁变法运动,一个被称为“康梁党羽”,一个被称为“时务大家”。

 1911年四川人民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将两位贤良才俊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是年7月7日,吴玉章与同盟会的龙鸣剑、王天杰领导保路同志军在荣县发动反清武装斗争,9月25日荣县宣告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是辛亥革命时期由中国同盟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张澜成为四川保路运动中万众瞩目的人物,是在8月5日召开的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上当选为副会长和他同镇压保路运动的四川总督赵尔丰进行的激烈斗争。为营救被赵尔丰关押的张澜等人而发生的武装斗争不期然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轰然坍塌。孙中山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张吴二人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按照吴老 “结交卅六载” 的回忆倒推过去,他们二人的交集是从1919年开始的。是年3月,国内掀起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赴法资费一部分由华法教育会资助,一部分由学生自筹。川籍贫困青年很多,筹款非常困难。负责西南地区留法勤工俭学的吴玉章写信向时在北京述职、设立“四川省长行署”的张澜求助。张澜以“四川省长”名义会同教育总长傅增湘联名,商请交通部拨川汉铁路股款利息,一部分作为华法教育基金,一部分借贷给川籍学生。先后有赵世炎、刘伯坚、陈毅、杨伯恺等大批川籍学生获得此项借款。1921年,张澜在家乡南充倡导地方自治,出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聘请吴玉章等革命家和学者名流来校讲学。吴玉章襄助张澜办南充为川北自治试点县,担任“川北自治讲习会”讲师,并任南充高中首任校长,在中小学师生和各界人士中广泛宣传人民权利理论和“民主共和”思想。1922年到1924年,吴玉章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今四川大学源头之一)校长,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组织马克思主义团体。1926年至1930年,张澜受聘担任国立成都大学(今四川大学源头之一)校长,他始终坚持民主办学、兼容并包的方针,而使成都大学一跃成为国内一流大学,是他教育生涯的光辉顶点。今天的四川大学和成都大学还分别设有对优秀本科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吴玉章学院和张澜学院(荣誉性质),校园内塑有他们的铜像(图3、图4)。               

 1938年张澜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7/3/30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