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政协代表访问记----访问郭沫若先生
			              
                  浦熙修
                 
			
          
      
	   
 
         
			
			
			
		
                 
			郭沫若先生的家庭生活是恬静的,昨天星期日的傍晚记者去访问他,正是四个小儿女绕膝嬉戏,爱妻在一旁照拂着。他有点耳背,所以他认为不适于开会商谈,况且他始终也还没有接到正式的邀请。但记者希望他以无党无派的立场听取他一些对政治协商会议的估计,与国事的意见。
 “美国舆论在催促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每日要收到几百封来信,要求他们的儿子、丈夫、兄弟回国过圣诞节。马歇尔来华究竟怎样做不知道,但作风一定不同。昨天贝尔纳斯的声明中,实际上也就是反对在中国由一个政党主持政务,美国态度转变,军队问题也就解决了。”郭沫若又补充着说。
“东北问题,当然由东北人民解决,苏联红军如此迅速地解放东北,必是与当地人民配合起来的。今天从天上飞下去的,与地下长出来的,必须彼此折中才好,不配合就做不通。只要成立联合政府,解放区的问题也就不解自解。今日欧洲的所有解放国家都走这方向,这与三民主义并不违背。
“所以我想政治协商会议,不外商讨停止内战,改组政府,筹备真正的国民大会等问题。但一个前提条件,代表们该争取自由发言之权,不要以为蒋主席为当然主席,大家就唯唯诺诺,只让共产党去说话。”
郭先生将以文化界的代表资格参加,所以他特别提出国家必须要看重文化、学术与学者,御用文化的思想必须纠正过来,建国才能成功。苏联的建国是靠他们的学术与文化,英美又何尝不如是了拿枪杆的武人决不能建国,古人早有“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的古谚,何况现代国家。但我们今日,学生要遭屠杀,文人是贫病交迫,这如何能建国呢?他更痛斥今日新闻界的不争气,他从来不看某大报。
              发表日期:
              1945年2月10日   
              来源:
              重庆《新民报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