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澜当省长问题
因为刘存厚与罗佩金的矛盾愈来愈大,张澜怕他们之间开战,百姓遭殃,遂从南充顺庆到省垣,欲进行调停,先见罗佩金陈说,说了几次,但罗态度骄横,不可一世。乃转而与刘存厚秘密联系,刘对他礼遇。因为滇军残暴,他们共商驱逐滇军,以免为害川人(注)。他与驻顺庆一带的川军第三师师长钟体道关系好,他保证钟师与刘合作。他并致电北京梁启超、蒲殿俊等,支持刘存厚(张与梁、蒲同为进步党人)。刘提出驱逐客军后政权分配问题,。张说:“军政我公莫属,乃庵(钟)可任会办,民政则听众意,公推可也。”刘说:“你的政治主张,刚正作风,全川钦仰,我认为民政一职,除你之外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张表示留待将来再谈。
刘存厚驱逐滇军后,黔军首领戴戡独揽军民两权。张澜亦不甘心戴独占权位,遂与刘合作无间。
川军一、二、三师联合驱逐滇、黔军后,北京政府于1917年11月12日任命第一师师长周道刚为四川督军。11月20日,北京政府加授周道刚陆军上将衔,升任嘉陵道尹张澜为四川省长。但周随即与北军吴光新部由湖北入川,被靖国联军打败,退出四川。21日任徐孝刚任第一师师长。
(注)滇军之暴虐,不仅与1917年,战事中见之,1911年已见之。1911年(辛亥)12月,滇军韩建铎总司令率领谢汝翼、李鸿祥、张开儒三个梯团,借名援川而入川境。谢部到叙府时,见到叙已独立,无借口。乃■川南军政府职员和驻叙同志军胡重义军等及当地绅商学界开会,谢诚恳的表态,言:假道北伐,休息数日即开拔,绝不干涉地方事务。与会者深信其言,殊12月21日夜半,滇军突夜袭,进攻同志军,指为匪。击溃同志军二万余人,其标统官联升被击毙。川南军政府军政部长刘履阶被捕杀,参谋长曾骏声被拘禁,都统陈礼周被迫逃。谢遂委其梯团部书记彭和叔为宜宾县知事,所有各税收机关都分别委人接管,并封闭了川南军政府。谢还进一步派兵两路,一路沿岷江进占犍为、朱山、五通桥、牛华溪盐场。另一路进占富顺自流井、荣县贡井盐场:窃取这些地方的盐款。
李鸿祥、张开儒两个梯团侵入泸州后,打垮了泸州的川南军政府,夺取其军、政、财大权,委任大小官吏,搜刮公私财款。泸州川南政府总司令黄方由捷径已提取合江盐款。滇军黄毓成支队的马营追杀了黄方,夺走盐款,同时被俘118人全被杀害。泸绅刘作楷,杨建九随至,亦被杀。滇军把四川作为其征服地,蹂躏、骚扰、任为。成都军政府于1911年12月即派彭光烈、孙兆鹰两师部队南进,向滇军占地警戒,发生几次小冲突。1912年2月10日,重庆蜀军政府派但懋辛到泸州交涉,适清帝退位,滇军已无北伐借口,允撤回云南,并承认杀黄的错误,送家属二千元抚恤(黄方未死于清帝牢中,而被杀于自称革命的滇军)。蜀军政府致送白银三十万两作开拔费,滇军才离川。
关于安抚会
1933年确有许多难民由战区逃出,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原因逃出的,总须予以救济,故“安抚委员”会应运而生,只不过它部分地为青年党利用了。据李璜的《学钝室回忆录》 :李璜于1933年9月至成都,先晤尹、邵、张、刘豫波诸老。第二日,刘湘请客,四老及邓、钟作陪。宴后,邵设计组织四川安抚委员会,协助军方安抚民众,尹仲锡为委员长、邵从恩、张澜为副。委员有刘豫波、周道刚、李璜、卢作孚、何北衡、刘泗英等。卢为救济组组长,何为团务组组长,刘泗英为文书组组长,杨达章副的。外设宣传组,刘东岩为组长。设立宣传队,队员全为青年党籍的大学生及军官生。每队20人,分赴五路,设总指挥部……李璜先赴川北,先后与三路李其相、四路杨森接触,随军进至通江江口,为时两月。沈赴大北路,与一路邓锡侯、二路田颂尧接头,晤五路王陵基后回渝。次年5月,邵等要其向国民党中央求援。李先至枯岭,晤杨永泰后晤蒋。蒋叫其参观江西老、新克复区,写成《江西游记》,四川即发万余份:内有修筑碉堡等。
关于黑龙江开垦事
此事,张茂延有信予以盟文史办,说是周体道出钱派三人去。后“九一八”事变,撤回二人,余一人死事。(按:张澜传中列出此事,间接的解答了某些人疑传的■铁路款买地的问题。当时却有垦荒热,在盟员张星石的父亲张增尧就是去察哈尔开荒,坠马而死的)
补充一则张澜的民主作风
据盟员闵振东回忆,他们读成大时,知道有些人向张校长推荐了许多教师,张校长向在校教师全部公布。究竟用哪些人,他先不做决定,而发许多豆颗与与会者,一个个的用投豆颗入筒数来定。
补充一件事
护国之役,袁世凯的川都督陈宦战败,被迫宣布四川独立。袁任命川军第一师(袁改编为国军第15师)师长周骏讨伐陈宦,进占成都。由于护国军胜利进展,加上袁氏亡身,周军之心迅速动摇,只好撤出成都,从金堂、遂宁于1916年7月初退抵顺庆附近。战火有引至顺庆之势。于是嘉陵道尹张澜亲往说周骏,明为欢迎,实则拒绝。张对周说:“你带起四川子弟几千人往哪里去?哪一省有容身之地?使几千人能为饿殍不成?新任大总统黎元洪已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调你入京,将部队留川。你不如趁此将部队妥为安置,等待将来机会。若舍此不图,还有什么上策?”周向张拱手称谢,当面托付处理一切。未入顺庆城,转道而去。这就使顺庆免遭一次兵祸。
张茂延写的《张澜与中国民主同盟》(兼论张澜的统战思想)一文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