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听展”丨张澜与数学家魏时珍的故事
阳琼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魏时珍 ,

经典永流传听我给您讲
讲解员:陈美含


大家好我是张澜纪念馆的讲解员陈美含,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张澜先生与数学家魏时珍的故事。

张 澜
(1872—1955)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民盟中央主席
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自1905年开始,张澜在此后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致力于办学,1926年4月6日,张澜接受省公署任命,就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张澜上任伊始,就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师资建设、体制创设、学科课程设置和培养优良学风等方面,为办好成大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学校能否办好,师资是关键。

当年,出生于四川省蓬安县、年仅31岁的魏时珍被有“数理王国”之誉的德国哥廷根大学授予数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人在哥廷根大学获得的最高荣誉,魏时珍也是四川省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张澜听说四川有这么一位青年才俊,非常高兴,将魏时珍从上海特聘到成都大学。在成都大学任教时,魏时珍与张澜接触较多,对张澜学识之深厚渊博,由衷地佩服。


魏时珍(1895~1992),四川省蓬安人,著名数学家, 德国哥廷根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是获得该大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也是最早在国内引入、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学者之一,学贯中西,对国学也很有造诣。

1982年魏时珍写文章“忆张澜”,深切缅怀自己的校长诞辰110周年。

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他因事随张澜先生从南充舟行赴重庆。期间,他询问先生有关《论语》“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一句的断句争论问题,有的人断为:“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当时,张澜先生讲了两种断句的依据。魏时珍感叹于张澜博览群书,且无门户之见。

舟中又谈论了诸经中,连韩愈都认为最难读的《仪礼》,而先生专攻《仪礼》。魏时珍十分佩服,他说“…先生独不为难,敢于摧坚挫锐;别的不说,但是这种求学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他由衷地佩服道:自清末以来,张澜先生的政绩和他的奋斗精神,无疑是众人知晓的。但是,他的学问造诣和哲学思想,了解的人恐怕不多。据我所知,在这方面,他的成就也是卓异的。“我深深佩服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他不但是一个经师,而且是个思想家。”

校长对他的教师也非常了解,爱护,肯为他们仗义执言。魏时珍刚到成都大学任教时,由同事李璜介绍参加了青年党。后来,青年党参与了民盟的建立,也是组成民盟的三党三派之一。

1951年1月25日,魏时珍因“历史问题”进入成都南较场“政训班”,“隔离审查”学习。知识界的朋友对魏的处境十分关心。当张澜获悉有关魏的情况后,2月,立即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坦陈己见。

总理接信后,立即通知川西行政当局告以“魏时珍的问题,要调查事实,慎重处理……”历经函电往还,查清事实,沟通情况,魏时珍于1951年6月24日脱离“政训班”的“学习审查”,平安回家。当年8月,四川大学正式聘魏时珍为数学系教授,终为新中国留下了一位科学人才。同时,张澜专门去函,不留情面地批评了他的缺点,并向他介绍中共工作人员的作风特点,使他尽快适应新的时代。自此,魏时珍一直在四川大学工作。

1984年6月,德国哥廷根大学向这位60年前获得学校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颁发了《金禧特别纪念证书》,表彰他数十年来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以及为增进中国与德国之间数学交流所作的卓越贡献。1992年初,魏时珍先生在成都病逝。


1930年国立成都大学数学系毕业生与张澜校长及教职工合影{坐者左四为张澜,左六为魏时珍)


文图丨张澜纪念馆
审核丨阳琼
排版丨

详情点击 》》》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22/2/5    来源: 张澜纪念馆编辑部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