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张澜
魏时珍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魏时珍 , 说仁说义 , 哲学思想 ,

 



    自清末以来,张澜先生的政绩和他的奋斗精神,无疑,知道的人,是很不少的。但是,他的学问造谐和哲学思想,看来,了解的人,恐未必多。据我所知,在这方面,他的成就,也是卓异的。   
  (一)



    先生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时,我因事随先生自南充舟行赴重庆。舟中无事,先生问及成都近况。我答道: “成都近况,都尚平静,只有一件小事,令人不解。据说,大成中学校长徐子休先生曾对人说:现在有些学校的教师,连《论语》:‘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这段话,都不能断句,误为: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实在可叹!    
    有一教师听了,在《新新新闻》发表一篇文章,讽刺徐先生孤陋,认为某些教师断句,是对的;他(指徐)却错了。徐先生,是孔夫子的信徒,对《论语》自然很熟悉,何以反招来驳议?!这有什么原因?先生听了,便说:“周书:君陈篇这几句话,本可有两种断旬:一是来源于“朱熹集注》,这就是徐先生所本的;一是来源《何晏集解》,这就是某些教师所本的。我看,两种断句,都可以用,不必是此非彼。徐先生尊崇儒学,不但是孔夫子的信徒,也是朱夫子的信徒,他弃何取朱,这是很可以理解的。'   
 我听了后,恍然大悟,可见先生博览群书,也无有门户之见。   




  (二)




    在舟中坐谈时,先生又说:“在诸经中,《仪礼》,号为难读,我少年时,就学于尊经书院,同学多选它经,而我独攻仪礼,攻仪礼之难,在于其名物之不易辨识,仪节之难于模拟,他如识字断句,那还是小事”。   
 《仪礼》,我没有读过,但读过韩愈论《仪礼》的文章,韩愈自许: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编。他又自许:“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这样看来,韩愈总可以算为一个饱学老夫子了,然而他论《仪礼》,却坦白交代:吾尝苦《仪礼》难读。!博闻强记如韩愈,犹且承认难读,而先生独不畏难,敢于摧坚挫锐;别的不说,单是这种求学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



   
         (三)  




     先生六十寿辰时,他的门生百余人,集资刊行他著的哲学论文《说仁·说义》。这篇论文,我曾读过,我深佩先生在学术上,不但是一个经师,而且是一个思想家,这就比专门从事考订,更富有意义了。   
     这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说仁·说义》详细的内容,大都忘却,原书为人取去,不能复查,更无从校订,今日反复回忆,大意是说:人类的认识可分两种:一是自然的认识,其真实的标准,是理论与实践的吻合;是伦理的认识,其裁夺取决于理性的觉知,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否则自然科学和个人信仰,将始终难于调和。这些见解与德国康德的见解,不谋而合。记得《说仁·说义》讲到义时,似乎有这样几句话:“一事来前,吾应当机立决;值此之际,吾之裁夺,若不诉诸于吾心,吾将何所取准耶?”    
       这几句话的意义,正是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基本思想。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殉国时,曾遗有永垂千古的名言;“孔日成仁,孟日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先生六十生辰之日,正是他在政治奋斗中极艰苦之时;在这样的时间里,先生特将其论文《说仁·说义》,交其门人发表,实有深意。


1页    共1

发表日期: 1982年    来源: 历史知识82年第五期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