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民主之家”——成都慈惠堂
岳小平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民主之家 , 慈惠堂 ,

    成都慈惠堂创建于清雍正年间,是成都最大的民办官助的慈善机构。总部设在慈惠堂街,其院有前、中、后院和西院。清翰林尹昌龄(字仲锡)出任理事长后,经营多年,发展到较大规模,下属有孤儿院、普济院、女婴教养所、瞽童教养所、育婴堂、培根小学、培根火柴厂、培根工厂等八个单位。平时收养老弱残废无依者四五百人,多时达二三千人。另有田产万余亩,街房二百余间。
    总部门首书“慈惠堂”三个大金字,左右有一联云:
    谁甘舍去伶仃孤苦颠连可怜他爷娘束手;
    我愿后来君子饥寒痛痒当自家儿女关心。
    1942年11月22日,尹昌龄病故。病危时,恐被豪绅争夺,贻误八千孤苦,难于暝目。认为张澜刚正为民,德高望重,临终嘱咐:“慈惠堂理事长必请张澜担任。”当时抗日战争正处艰难时期,张澜身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忙于国事和盟务,奔走成渝之间,曾声明:“尹先生前嘱本人任本堂理事长,因不常在成都,不能担任。”12月29日尹病故,慈惠堂理、监事联席会议投票选举张澜为理事长。1943年1月,“以安逝者之心,兼慰国人之望”,张澜始就慈惠堂理事长职,但不受报酬。
    张澜接任后,对慈惠堂的方针、任务和人事、组织机构、管理等进行了重大改革。新的管理方针为“教养与生产并重”,制订了更切合实际的计划。他除了致力于国事和领导盟务外,确是本着“当自家儿女关心”的心情来管理慈惠堂的事务。接任不久,他对记者说:“为使慈惠堂更加发展,现在对内部要加以整理,加强工作效率,培根小学已易名为培根孤儿工读所。今后对普济院的老人、女婴所、培根孤儿工读所,不仅止于教养,而且还希望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并为社会中之生产者。简单说,慈惠堂今后使女婴所每一个女婴,培根孤儿工读所每一个孤儿,普济院中每一个能工作的老人,都不是‘吃饭不做事的闲人’,而是社会中之生产者。所以慈惠堂今后对于孤儿、女婴、老人是要使他们走到职业化、社会化的路。”将近五年时间,慈惠堂确实有了很大发展。培根火柴厂厂长王干青接手后,对生产和工人福利很重视。厂里生产“娃娃牌”火柴,畅销全川,获利较多。王干青同庶务主任袁观商量,提取一部分利润为工人办夜校、办幼儿园、买书籍报刊,为工人制床铺,以及改善工人伙食等。其他单位也多能自给自足。当时在这里办工人夜校是我们党的一项任务,先是袁观同周继本、岳小平商议后向王干青汇报,王给予大力支持才办起来的。最多时达五六十人,还有厂外的人来参加。不仅教文化,还向工人进行时事和革命知识的教育。四川大学学生张茂延等一些党员和进步学生常来教课,深受工人群众的欢迎,使他们提高了革命觉悟,生产积极性很高。
    张澜接任理事长后,还以慈惠堂作掩护,进行民主革命活动。首先在改革中对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某些要害岗位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选用思想进步、工作能力强的人担任。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民盟盟员,如王干青、李筱亭、周烈三、肖华清、袁观、吴恩灼、游萍、岳小平、江启吾、周继丰、袁钊等(以上都是中共党员,又是民盟盟员),盟员有杜象谷、沈伯常、沈自强、陈元春等。有的专职,有的兼职。整个慈惠堂包括下属单位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共产党和民主同盟手里,中共和民盟及其他进步团体常在这里聚会活动。张澜在成都、重庆、南充都没有私人住房,到成都时住在好友、民盟成员黄瑾怀的别墅“怀远山庄”。担任慈惠堂理事长后,一直住在九眼桥慈惠堂的培根火柴厂后院的几间旧平房里。原来在成都的秘密活动多在“怀远山庄”,他住到培根火柴厂以后,民盟的活动地点主要以慈惠堂为中心。王干青、周烈三、袁观等与他同住在火柴厂内,一切大小事情商量办理。党和民盟的一些负责人张友渔、张志和、杨伯恺、李相符、潘大逵、田一平、范朴斋、马哲民、曾庶凡、于渊、肖华清等,常到这里来商议重大问题。各方要员、民主人士、进步学生也常来这里拜见他,向他请教。张澜在慈惠堂与各方面人士交往,协助党在各方面开展统战工作,如刘文辉、潘文华、龙云就是在1944年11月在慈惠堂由张澜秘密吸收加入民主同盟的。这大大增强了西南的反蒋实力,民盟的活动经费也基本得到解决。西南地区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实业界和军政界的许多知名人士,受到了张澜的影响,大力支持中共和民盟活动,乃至加入民盟组织,同共产党合作。进步力量在成都的许多活动,就是在慈惠堂和所属单位内进行的。1946年8月18日,成都各界人士两千余人,在蓉光电影院举行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筹备会议和筹备工作就是在慈惠堂进行的。1943年张澜在慈惠堂写成了《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在蒋管区震动很大,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均发表文章给予高度评价,推动了民主运动的发展。民主同盟四川省支部干事岳小平常住在慈惠堂内,由他负责管理民盟的一部分资料室,除省支部和杨伯恺交给的任务外,还担任党、盟之间及奋进步组织的联系传递消息和情报资料,发行进步刊物《青年园地》。各大学一些进步学生也常来慈惠堂找岳小平联系革命活动。他撰一联,贴在办公室的门口,鼓舞青年们的活动:
    国政盼统一,希望爱国诸君坚持民主奠国运;
    人心思和平,但愿同仁君子团结建国利人群。
    张澜到重庆时常住特园(鲜特生寓所),特园成为重庆民主活动的中心,董必武赠名为“民主之家”。而慈惠堂也从此成为成都民主革命活动的据点,成为成都的“民主之家”。正由于此,慈惠堂也就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重视,经常派特务在慈惠堂和张澜的住地培根火柴厂周围监视。1947年夏,张澜离开成都以后,国民党认为慈惠堂是民盟和中共地下活动的据点,声称要清查整顿,部分负责人始撤离隐蔽。培根

1页    共2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