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罗隆基上海脱险记
阳俊明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上海解放 , 上海脱险 ,


    1948年底和1949年初,国内最突出的事件是蒋介石的“下野”和李宗仁的“上台”。
    蒋介石为什么要导演这幕骗剧呢?他想假求和以缓和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因为1948年11月1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惩办战争罪犯的命令;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12月25日,宣布蒋介石等43人为头等战犯;淮海战役,至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歼敌55万多人;平津战役也胜利在望;1月8日,国民党政府要求美、英、法、苏干涉中国内政。遭到四国政府的拒绝。蒋政权在经济上已走向崩溃。至1948年12月,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超过80亿元。8月至12月,上海物价涨了35倍。工商业一片倒歇和混乱,大批人员失业。
    蒋介石感到时局危急,无路可走,于是在《新年文告》中提出了“和平”建议,并摆出了“下野”的姿态。
    将要下野的意图,在12月初就被已开除出盟的张君劢知道了。他于7日走访张澜,希望他去函劝阻。张澜说,“这又是欺骗。我已见他不止一次‘下野’了,而他一直在台上。你不用为他担心,我也决不会去劝阻,要劝你去劝吧。”
    圣诞节那天,蒋介石作出了引退的决定。他让李宗仁副总统接任他为代总统。在新年文告中,他尽情表白和平的“诚意”及引退的打算。但是,他要求共产党接受他的五项条件,作为他引退的前提。
    张澜虽已失去自由,仍然针对蒋介石的文告发表谈话说:“国民党想利用和谈来维持现状,不仅共产党不同意,人民也不赞成的。”共产党不理蒋的五条,针锋相对提了八条。第一条就是要交出包括蒋介石在内的“战争罪犯”。蒋自然难于接受,忙着找退路。蒋引退后,回到老家奉化。在走之前,即1949年1月21日,他便召见李宗仁,面授了两通电文,一是引退电,二是代理电。李宗仁略表谦逊便接过电文签了字,蒋就颓丧地走了。李突发现引退电内写有“暂行引退”字样,察觉上当,不干了。文官长吴忠信着慌,忙请张群商量。张将“暂行”改为“身先”,用长途电话征求已抵杭州的蒋介石的意见。蒋表示同意,李宗仁这才放心了。
    李宗仁上台又有什么办法挽救危局呢?他打算:(1)调集海、陆、空三军固守长江,在地理上造成划江而治之势;(2)争取民主党派出面谋求恢复“和谈”,在政治上采取和平攻势,在财力上寻求美援,制止通货膨胀和物价狂涨。
    拒调停特务怀恨
    为实行第二项计划,行政院长孙科于1月17日派钟天心到上海,首先找到黄炎培,征求对和平的意见。黄的答复是:“蒋去,同时宣布停战言和。”这话实际等于没说。此时此刻,怎么能无条件停战言和呢?钟又问:“何以民间无人倡议和平?”答曰:“上海迄今尚是恐怖世界,谁敢说话?”
    1月24日、25日,李宗仁先后派甘介侯、邵力子拜访张澜,请求重新出面斡旋国共关系。张澜断然拒绝道:“不行!不行!而今时移事易,已变成革命与反革命之争。我们早已站在革命一边,怎么能作调入呢?”甘、邵碰了钉子,也只能如实回报李宗仁。李复于2月3日电邀张澜、黄炎培、罗隆基去南京商谈,也被他们联名谢绝。
    李宗仁八方物色,后来组成以颜惠庆、邵力子等为首的和平代表团,于2月14日飞往石家庄。
    当张澜、黄炎培表示不愿为“和谈”出力后,顿使国民党特务萌生杀害之心。《黄炎培日记》1月27日称:“郭春涛夫人述某方将对我不利。我之外,表方、努生(罗隆基)等,其方法为绑票或暗杀。”2月3日称“叶笃义来,偕访周孝怀,见告曾见黑名单,我首列。”在这种形势下,黄炎培于2月14日化装同家人离开上海去香港。
    张澜明知处境险恶,但一则特务监视严密,二则年老体病,他只能困居上海,由女儿茂延、淑延照料他的生活。这年3月5日,民盟总部已由香港迁至北平,成立民盟总部临时工作委员会。于6日致函张澜,盼早日来平,加强领导。他没法成行。3月2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迁驻北平,准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邀请张澜及留沪民盟领导人参加。事为特务阻挠,也未能动身,仍同罗隆基困处于虹桥疗养院。
    张、罗同住虹桥疗养院
    1947年11月民盟总部被解散后,罗隆基虽患肺结核、糖尿病,政府却不许他赴美治疗,只许他在杭州或上海休养,后被安排住进了虹桥疗养院,费用由国民参政会秘书处支付。这实际是软禁。至于张澜,原住集益里8号和成银行宿舍。平时为会商盟务,他和民盟其他领导人有时在此聚会。至1948年底和次年初,“和谈”之风又起。南京方面派人到上海来试探。张澜是个为和平而奔走的显著人物,关心时事的朋友以及新闻记者便不时来找他;而他的半身不遂症、眼病、牙病也日益严重。在沪同志商量结果,认为到虹桥疗养院去住好些,以便有事就推给罗隆基代为办理。因罗年轻些,原来就是民盟的发言人,彼此生活在一起,交换意见也方便。张澜认为这样也好,遂于1月初在丁惠康院长的支持下住进了虹桥疗养院的205号病房,与罗隆基的206号病房隔壁。
    疗养院险象环生
    疗养院院长丁惠康不仅医术精,医德也高。为人急公好义,也爱国爱民。在上海沦陷时期,盛传他有“三拒汪伪”的故事:一拒领证。汪伪政府曾明令全市医师必须向当局领取医生证书,他拒绝领取。二拒捐款。汪精卫的女儿患精神病住进医院,陈壁君经常来看女儿,丁拒绝与这位“第一夫人”见面。陈以二皮箱储备券捐赠医院,被丁拒收。三拒当官

1页    共3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