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对子女教育点滴----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46周年
南充技师学院 伍定明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家庭教育 , 清正 ,

 今年4月2日,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我国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张澜先生诞辰146周年。张澜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对教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对子女教育上,张澜先生也颇有建树,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张澜及子女成长的重要环境。

 1872年4月2日,张澜诞生于西充县莲池镇张观沟村。张观沟一带民风淳朴,百姓生活贫苦,即在丰年,“富民无尽食白米之家、”“贫者更数月不得白米一食”。其父亲张文倬是张家的第一代文化人,饱读经史子集,谙熟民俗乡情,在族中首举秀才。张文倬在这一带,不仅是一位学问好,教书有方的先生,也是一位待人诚恳,急公好义,侍亲至孝的好人。张文倬“终身布衣服,常着一羊裘,为祖遗物,虽敝不肯易。”一生清贫俭朴,仗义疏财,每遇不丰之年,“常累月食不得米,也未尝向人言穷”,相反,族人多贫苦,乃于族中设义庄会,有老不得养、幼不得教、女无以嫁,皆厚助之。”“平生无不检之行,无苟取之财。”在与邻里乡人的相处交往中,“为子言孝,为父言慈,为贫人言勤勉,为官人言仁厚,恒视其身境之不同而谆谆告之以所应知之道。”

  张文倬家教甚严,经常给子女讲祖宗遗德,讲贤官良者的廉洁自守和为民者的节约俭朴的美德。他对儿子们说:“我们要耕读传家,忠厚待人”。经常忙里偷闲教子女读书,并告诫子女切记人“虽贫贱,善当为,恶补可为也”的做人原则。张澜的母亲王氏“性甚刚”,能干而勤勉,丈夫去世后,承袭“耕读传家”的遗风,督教子女,“治家有法”,赏罚分明,常以种种方式督导全家长幼勤奋劳作。正如张澜在写悼祭父母的碑文中所说:“先妣性甚刚。治家有法,无敢怠惰。澜任省长时,犹督吾妇及娣姒勤农作。诸孙虽幼,或分以饼饵,或给以数钱,必诱之使勤。”王氏持家十分居俭约,但“但待人则以刻薄为戒”,经常以节省的钱粮接济更贫穷的人。在张澜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尹、四川省长期间,王氏家贫如故,“未尝索一钱以裕家”、“ 但勉以做好官”,致使“家贫如故”。1912年,作为川北宣慰使张澜在离任时,因任内救济贫困,负债600缗,还期将至,欲再借贷于人。王氏得知此事,将仅有的4亩祖业出卖还债。

 父母优良的品质对张澜影响极大。正如张澜所说:“澜之居官不敢贪污,能自立于世不为夸毗者,实先考妣德行之所陶成。”

 在父母的督教下,张澜5岁就参加劳动,接受生活的磨练。7岁时在放牛时,经常悄悄在父亲的私塾窗下旁听。挤时间读书,不懂就问,必求甚解,学习经常到忘我地步,胜过学堂的学生。张澜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学业优异,尤喜诗词,深得父亲喜爱。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把报效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除了给他讲《四书五经》外,还精心教授经史词赋,同时还给他讲《木兰辞》、《正气歌》、《满江红》等诗词和历代爱国爱民英雄人物的故事。张澜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因而能在后来以救民济世,振兴中华为己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澜终于学有所成,1894年中秀才,次年补癝生。张家的4个兄弟中,有三人中秀才,出现“一门四秀才”的佳话。

 与此同时,张澜还养成谨守节俭、不畏艰苦的美德。他吃饭时可以不抛舍一粒米,上街赶场不花大人的一文钱。衣裤鞋袜,不用到场上去买,全是用母亲自己缝制,哥哥们穿过的旧衣服,破了就补着继续用。他对大人说;“百姓笑破了不笑补。”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对劳动人民深沉的爱和节约俭朴的生活习惯,为张澜以后为政清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张澜对子女教育的点滴。

 张澜先后有两段幸福美满的婚姻。1895年张澜与西充县车龙乡的杨氏结婚。共育有3子4女。长子张峻(乔啬),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次子张崿,字慕良,曾就读北京大学,后到德国勤工俭学,任中共旅德支部书记。三子张嵁(晓岩),毕业于四川大学外语系。长女嫁任明新,次女许配杨家未嫁病卒,三女童年夭折,四女嫁李可法。1913年,杨氏因病去世后,1917年,张澜与南充县溪头场的刘慧征结婚,育有4女1子。长女张茂延,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园艺系。次女张继延,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三女张淑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员。幺女张惠延,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幺儿张崙,生于1933年,1949年因病去世。

 曾任张澜先生秘书范朴斋在《张澜的为人如何—我所认识的张表方先生》一文中写到:“他对子女的教育,却是很认真,他两位已经成年的世兄,都是留学生,一位是留学德国学自然科学的,一位就留学学社会科学的,他几位女公子,也都是在大学念书。张先生向我说,他同他的世兄的经济关系,是这样的:‘读书的费用,我担负,但我不为他们娶亲,他们成立了,自己娶媳妇,算是成了家,我就不管他们了。同样的,我也不要他们管我。不过我有钱时,爱给她们那一个人,不论多寡,他们也都可以向我借,但要看我的力量,数目多了不成,次数多了也不成,给的不还,借的要还。至于他们对我,也是一样,他们有心要孝敬我若干,也收;我无钱,也向他们借,孝敬的不还,借的必还’。”

 张澜经常给子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女子缠脚。他说:“我们应率先拥护民主,反对封建,带头移风易俗。天脚实美,何奈要给女子这样深重的摧残。我等女子绝不缠脚,一定要读书。”他要求女儿不得缠脚,1907年还带头把两个女儿送到自己创办的端明女子学校读书,开创了四川女子教育的先河。

 张澜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严,1931年张澜全家从成都回到南充永安乡南溪口乡下。乡下没有小学校,张澜又不愿意把孩子送到20里外的南充城里读书。就在家聘请家庭教师,张澜对老师的选择一定要品学都好,教育方法也好的人。最开始别人介绍了一位姓张的老先生,他只教四书五经。这位老先生每天早


1页    共4

发表日期: 2018/5/18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