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自持 清廉为官--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43周年
伍定明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清廉 , 清正 ,

为官清正廉洁    

1872年4月2日,张澜出生于四川西充县莲池乡观音堂村张观沟的一个贫困家庭。张澜从小就养成了谨守节俭,不畏艰苦的美德。他吃饭时可以不抛舍一粒米,上街赶场不花大人一文钱,“二十余年中破衣赤足,习以为常”。23岁之前没有穿过新衣新鞋,衣裤鞋袜总是补丁重补丁。所谓“百姓笑破不笑补”为张澜一生所遵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张澜时年22岁。就在这年2月,张澜第一次踏进科举考场参加童试。临行前,母亲拿出一双亲手做的新布鞋叫张澜穿上,希望他前程如锦。这是张澜人生中第一次穿布鞋,在此之前不论春夏秋冬,张澜同志都是赤脚大仙,很少时间穿草鞋,更不说穿布鞋。有一次,张澜看见母亲打草鞋时,在草鞋上扎上一些布条。他问母亲为什么要扎布条,母亲说因为家里穷,你从未穿过布鞋,在草鞋上加点布条,也算了此心愿。母亲还答应他参加科举考试时,给他做双布鞋,一则体面,二则带来好运。张澜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没有让自己失望,以顺庆府第十名的成绩考上了秀才。考毕回家后,张澜脱下新布鞋珍藏之,只逢年过节穿一二日,五十五年后张澜就是穿着这双旧布鞋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   

1895年,23岁的张澜与西充县车龙镇的农家女杨氏结为连理,结婚穿的新衣服都是母亲在三姐出借的。杨氏一生辛劳,勤俭持家,在妯娌中独担服侍公婆的责任,包做他人不愿干的活,任劳任怨,从不计较,致使家庭和睦,上下相安,对张澜专心致志地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民国成立后,张澜先后出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尹、四川省长。他勤政为民,“察吏甚勤,廉能必奖,贪巧必黜 ,征收之法,讼狱之费,皆与明白规定,简单贯彻。百余年来陋规积弊,为之剔除净尽,人皆称便。”他清正廉洁,“居官不贪”,担任川北宣慰使期间,那年川北大旱,因生活所迫,其四弟(前清秀才),曾请求他在政府中给一职位,被他断然拒绝,并告诫其弟:“我不能任用私人,你在家务农并奉养老母亲最好。”其他亲朋好友见状,也只好就此打住,不再提及此类事情了。这期间母亲王氏和夫人杨氏也照旧在西充召善沟过着农家生活。在宣慰使职上,张澜办事认事不认人,且奉公守法,在官场宦海中也得罪了一些达官新贵,后来遭到新军阀胡景伊的排挤,任职不到一年便卸任离职了。到卸职时,反欠债600缗。因为,他任职时的许多开支,包括人来客往的应酬,从不动公家的一分一厘,都是用自己有限的薪金来维持局面,时而久之,入不敷出。所以当解职归来,不仅两袖清风,而且还带了一身债。最终由其母亲出售4亩祖上的土地和拿出历年积蓄才得以还清债务。   

1916年8月14日,北京政府任命张澜为嘉陵道尹,驻节南充。当他的夫人刘慧征来看望时,房无一间,只好在南充大北街租间旧房暂住。1917年11月20日,北京政府任命张澜为四川省长。张澜到任后,立即实行取苛捐、免杂税、兴实业、反贪污,废除了百年的陋规积习,使川政焕然一新。在任职期间,本着“正我爱人”的宗旨,全心为民,严以律己,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艰苦朴素,布衣淡饭,从不讲究吃穿。薪金用于资助他人,从未往家里寄钱。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家属也是如此。其母亲王太夫人仍在西充召善沟放牛、割草、养猪、下种、收粮。克勤克俭、艰难度日,从没有向张澜要过钱。同时严格督导张澜的妻子刘慧征及兄弟媳妇们在田间劳动,根本没有一点显官家属的气派。对于膝下众多的孙儿孙女,有时候给一些糕饼,有时候给一点小钱。每当这个时候,王氏都要对他们进行一番教诲,勉励他们勤奋好学。    

1918年,四川军阀石青阳驻防南充,管辖南充、西充、广元等17个县。石青阳到南充后,视张澜为敌方,伺机寻衅。他的部队皆招自绿林,习于劫掠。熊克武占据四川后,指责张澜为贪官,令石青阳查抄张澜在南充的住宅。张澜对熊克武所诬陷之词,“不胜駭异”,为澄清事实,以证声名,专门致函熊克武,对有关疑虑账目一一加以澄清,在信函末尾张澜写道“事关国家财政,人民膏血,断不受无端之污毁。鄙人平生日无一长,维不贪财一节,羞堪自信”。就在这年秋天,石青阳派兵查抄张澜任嘉陵道尹时住过的房屋,竟是一间陋室,一无所获,问周边邻居都称其廉洁。石青阳不甘心又派人到西充岷山乡召善沟查访,只见年逾八旬的张澜母亲率家人正在田间劳作,耕种熟习,坦然无忧戚之态。士兵见张澜家环堵萧然,一屋空空,竟没有一样像样的东西,一派凄清景象,不想多问就离开了。带队的副官回去后,如实向石青阳禀报,石青阳感叹地说川北圣人之名不虚也。从此对张澜多了一份敬重。石青阳也把查实情况如实向熊克武汇报。此后,再无人议及张澜的家财,其亲友因此也多获保全。    张澜为官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使他赢得了世人的广泛尊敬。  

  

当不了孝子    

1920年8月22日,张澜母亲王太夫人在西充召善沟病故。张澜惊悉噩耗,立即在《晨报》刊登“哀启”,之后日夜兼程离京返乡。张澜返回家乡时,母亲已经安葬,使他倍感哀痛。家人告诉他母亲的临终遗言:“三善(张澜的小名)在家是孝子,在外是清官,我很喜欢他。可是,他不在家,他回来时向他说我劳累了一辈子,没给儿孙留下半间房,半分地,还死在别人的屋子里。他无论如何要存点钱,买一点产业,分给他们兄弟,就算我留下的祖业吧!我死了也才安心。”张澜听了默不作声,最后长叹道:“妈在清醒时,她不会叫我顾私的。不过,仅有的一点祖业也被我卖掉,母亲的遗嘱,我也难办到。从这看来,我也算不上孝子。”张澜虽算不上家中的孝子,但他是国家的大孝子,“布衣省长”值呀!    贫贱不能移    张澜十分关心贫苦百姓,他自己的生活也很清贫,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布衣长袍从不奢华,1942年6月的一天,《华西日报》社社长兼总编王白与专程拜访同乡


1页    共2

发表日期: 2015-4-2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