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社会党简介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国社党 , 张君劢 , 中国民主社会党 , 国家社会主义 , 民社党 ,

 中国国家社会党前身是再生社,简称国社党。1 932年4月16日,在张君劢、张东荪、汤住心、胡石青等人发起下,国社党秘密创立于北平,议定先组织“再生社”,寓再造中华民国之意,发行《再生》(The Penaissance)周刊,以三万余言创刊辞《我们所要说的话》开篇,并详列“九十八条纲领”,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诸方面提出复兴民族国家的建设蓝图。1934年7月,国社党在天津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君劢当选中央总务委员兼总秘书,中国国家社会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等.

    1930年,张君劢、张东荪等不满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谋求社会改良。  1932年4月,在北平发起成立再生社,在北平设立总部,在天津设有特别区委,在武汉、上海等设分部,张君劢以学术研究为掩护,宣扬其政治思想,并往来京津鲁豫间活动,到1934年,再生社成员发展至三百余人。此时,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1934年7月,再生社在天津召集全国时代表大会,通过《国家社会党政纲》和《国家社会党宣言》,并选举张君劢、汤住心(芗铭)、胡石青、罗隆基、徐君勉、梁秋水、诸青来、陆鼎揆等1 1人为总务委员。张君劢为总秘书,总揽党务,汤住心任组织部长,罗隆基任宣传部长,梁秋水为总务委员,宣告中国国家社会党成立。   

 国社党的理论和政纲主要集中于其建党宣言《我们所要说的话》和《立国之道》两部论著中,信奉国家社会主义,宣扬“绝对的爱国主义”、“修正的民主政治”和“渐进的社会主义”,并提出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盘”的“造国运动”方案,他们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暴力革命;信奉民族主义,反对阶级斗争;以“民意政治”,反对一党专政和多党纷争;反对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张渐进式改良,实行国家社会主义。    

国社党认为“治国之原则,在废除一党专政,而代之以举国之一致政府”,因而一度遭到国民党的打击和镇压。1934年,张君劢与张东荪在广州创办学海学院,作为训练干部机关。至1935年,国社党势力已扩展到长江、珠江流域,在重庆、武汉、上海、广州、南宁、昆明等城市都有不少国社党成员在开展活动.1936年,国社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新的总务委员会,张君劢、张东荪、陆鼎揆、罗文干、汤住心、罗隆基、诸青来、卢帷昌等八人为常务委员,张君劢任总秘书。大会发表宪章,主张立即抗日。“二大”后国社党成员发展迅速,其组织遍布除陕、甘等省外的全国各省市。其中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市的地方分布和支部具有相当规模,全国党员人数约有一万余人,但组织松散,力量有限。    

抗战前,国社党在党派关系上四面出击。抗战爆发后,国社党在政治态度上发生变化,主张积极抗战,成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员。1938年7月,国社党领导人张君劢、张东荪、胡石青、罗隆基、梁实秋、陆鼎揆等人被聘为国民参政员。从1939年开始,国社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逐渐好转。为加强团结、坚持抗战,国社党与中共和其他中间党派一起,以国民参政会为平台,积极投身到要求结束党治、实行宪政的民主宪政运动之中。1941年3月,国社党与青年党、第三党、职教社、乡建派、救国会一起组织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张君劢为中央常务委员,张东荪、罗隆基为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1月,张君劢、张东荪以民盟代表身份出席政治协商会议  会后不久,国社党总部由重庆迁往上海.   

 1946年8月,国社党与海外的民主宪政党合并,改组为中国民主社会党。同年11月,张君劢代表民社党参加“国大”,并宣布退出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3月,民社党参加改组后的国民政府。1949年,民社党随国民党迁至台湾。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16年    来源: 中国抗战大后方中间党派文献资料选编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