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运动中
赖心辉省府副秘书长沈中元(川南长宁人),十八岁中举,同蒲殿俊、罗伦同榜,反袁后张先生当省长,曾找沈中元任管教育的人,善后会议后沈竭力推荐张先生任成大校长,赖心辉很赞成,聘先生时,张老提出经费和校址问题。参加善后会议的人是由各军各师推荐、邀请。1918年滇军入川,钟体道等出川,张先生到北京,初设省长办事处。1919年“五四”运动,请段祺瑞支援,准备反攻四川。“五四”运动起,段内阁外交官多卖国贼。直系吴佩孚转英美路线,蒲伯英也下台了。办了个“晨报”,转进步,又办了个“时话报”,梁启超去欧洲,写了本“欧游心影录”,大家不满意。北大出了个“新潮”,王光祈组织了个“少年中国学会”。张先生很想同进步的人接触,曾同王光祈谈话,王推荐了毛泽东主席,张先生说:“从个人来说,你把思想摸一摸,介绍我谈一谈。”“注意有革新思想,要前进的。”
直皖战争,段祺瑞。徐树铮是段祺瑞的脑筋,走旧路,讲实效,张先生同他谈话,说他太固执。五四运动就是反段祺瑞,四川的“留京学会”大家商量,四川总不寄出钱来,就在外面想办法,就向两个保管川汉铁路股息的保管员借款。“留京学会”代表找张先生省长、教育总长川人傅增湘通融,张先生很热心。留法勤工吴玉章到北京,张先生会见他,说你规模小了,可以多送学生出去。四川有几百人到北京,到法国勤工俭学的有百人左右,其余在北大旁听。开馆子,取名“食劳轩”包饭,零吃都可以。
蒲伯英、张澜商量主张“走新路”,提倡“地方自治”“省自治”“联省自治”组成联邦,各省搞好,不受中央■■。张先生1920年回川,一、二两军都欢迎。
南充自治时期
当时赖心辉在刘存厚部队,驻陕西宁美、刘存厚联钟体道部属赶走了赖。赖到北京,常到张先生处。沈中元回川后做了很多活动,鲜英是张先生的学生,在刘湘部队中作了许多事,后担任师长。张先生要求他办个报,要有进步方向,就办了“蜀报”,肖楚女曾在报社工作。这年(注:1920年)上年张先生回川,下年办自治讲习所,熊克武叫川北嘉陵道尹公署通知各县派十人左右到南充■自治讲习所。张先生曾约吴玉章来讲课,先由各县试办。1921年从北京法专毕业杜象谷。张先生叫他去江苏南通,苏州一带考察。回到重庆,叶留杜,杜仍回南充,张先生和县长李炳英商量改组县政府。李走后,尹良玉接任,杜担任课长。搞得有声有色的 ,随后成立地方法院,司法自治,搞了一年余。发生内战。1922年一、二两军开战了,刘湘本不愿干,九师师长杨森坚持要打,结果一、二军垮了,刘湘回大邑,熊克武带了部分队伍去广东。1923年张先生任南充中学校长,中学还设有农蚕部、中医班,聘请能编讲义能上课的中医来讲学。农蚕规模大,四五班学生,二三百人。罗瑞卿就是这个班的学生,全中学一千多人。张秀熟担任教务长,工作教学都比较显著。袁诗尧也在中学教书。他说话锋芒毕露,张澜曾劝他:“有些话,你现在在这里说,是不大合适的。”曾派三人到杭州去学习了,三年,聘回一个技师,一个熟练技工,又买回铁机,办了个“嘉陵织绸厂”,今天南充的纺织业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两位技师技工后来就在南充安家落户,另有一些技术人员来南充。一个大织绸商常俊民愿捐款支持张先生自治事业,张先生指导他说:“最好是你改进你的纺织工业,不只是搞铁机生产。还应该搞水电,不只是作纺织动力,还可以灌田和搞别的生产。”常俊民果然到上海买回一套设备。由于军阀内战把所有工业设备完全破坏了。1929年--1931年的三年中南充纺织业一败涂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后,红四方面军退出通南巴后,军阀组织了安抚委员会,张先生任安抚会委员长。屏山的朱焕冰(成大学生)当宣传队,运了些粮食去安抚民众,罗泽州部队太坏,朱曾同他们起冲突。杨达章曾担任一个宣传队的队长。(杜象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