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清末为何出现留日高潮
刘自强 张学继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留学日本 ,

 1903年以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涌入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留日高潮,在世界留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留学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清末留日高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 

第一,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了中国学习和效法的榜样。日本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前,中国人并不重视日本。但甲午战争,清政府被小小的日本打得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起中国朝野的极大震动,对日本的看法也为之一变,纷纷寻找日本迅速强大的原因。从这时起,国内掀起研究日本的高潮。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到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开明派官僚,均在探讨这个问题。1898年,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了《劝学篇》,他认为日本兴盛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在他看来,中国要学日本,最紧迫的办法就是像日本那样派遣留学生。

那就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万世一尊'的君主立宪政体,派留学生赴日本学习,更符合清朝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而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清朝统治者担心他们接受欧美民主思想,从而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驻日公使杨枢在一份奏折中说:中国与日本同属亚洲,政体民情相近,在变法方面,宜仿效日本。法、美等国,皆以共和民主为政体,中国断不能仿效。杨枢建议派遣学生前往日本学习政治、法律。刘廷琛从日本考察学务归来后,对日本将忠君爱国之道皆编入教科书,要求儿童从小学习的做法赞不绝口。由于以上原因,清政府在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时,自然将日本列为首选之国。

第二,日本为了从精神上控制中国,决定大批接受中国留学生,这是留日高潮到来的外部原因。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向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转化。在这一阶段,日本开始加入了国际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行列,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将它的侵略矛头首先指向了与之毗邻的朝鲜和中国,企图充当所谓“东洋盟主'。以文化教育的方式培植为本国服务的人才,这是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惯用手段。针对戊戌维新前后改良派学习日本的愿望,日本舆论大肆宣扬说:“支那既渴望教育,日本教育家苟趁此时容喙于支那教育问题,握其实权,则日后之在支那为教育上之主动者,为知识上之母国,种子一播,则将来万种之权,皆由是而起。


高 潮 突 起

1896年清政府驻日公使馆为培养业务人才,在上海、苏州一带招收唐宝谔、朱忠光等13人,由出使日本大臣裕庚带领赴日本留学。这是清朝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日学生。这批学生后来由日本政府安排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898年4月,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致函总理衙门,函请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于是总理衙门奉旨拟订了《留日章程》。据一些零星资料记载,到1898年6月,在日本政府专为中国学生设立的“日华学堂”中就读的中国学生有26人。到1899年7月,经总理衙门派出的留日学生有64人。1900年,浙江求是书院又派遣蒋尊簋等18人赴日留学。从1901年开始,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开始增加,出现留日高潮。当时,中国留日学生赴日本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天津乘船,一条是从上海乘船。赴日的轮船,座无虚席,甚至连舱底下都挤满了人。曾有人描述其盛况说:“学子互相约集,一声佝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中国留学生东渡心情既急,至于东京各校学期或学年进度实况,则不暇计也;即被拒以中途入学之理由,亦不暇顾也。总之,分秒必争,务求早日抵达东京,此乃热衷留学之实情也。'到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达到最高峰,超过1万人。这一高峰的到来,除前面所述的原因外,还有两个直接因素极大地刺激了留日热的到来:第一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区区日本竟然战胜了北方大国沙皇俄国。这一事实,对中国朝野震动很大。中国人对日本再次刮目相看,并且从惊异转化为敬佩,并急于希望了解日本强盛之根源。日人寺田勇吉在《中央公论》发表文章说:“日俄战争,结果非清人始料所及,俟捷报频传,清人纷纷负笈来学。'这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第二是1905年8月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传统的功名道路被堵死之后,仕途出身统归学堂。办学堂缓不济急,于是赴日留学就成了最大的出路


1页    共1

发表日期: 2011年11月    来源: 摘自《留学史话》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