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与爱才
吕光光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人才思想 , 爱国爱民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于爱国者的这个善良愿望,惜乎天公并不作美: 既无天纵的圣人,又无降格的多士,狂澜遂倒,徒增爱国者的悲哀。“才难,不其然乎”(《论语•泰伯》)?怪不得孔夫子也要兴“人才难得”的浩叹!
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今天,见贤思齐,我想起了张澜先生爱惜人才的几桩往事。
远在1917年,无党无派的张澜先生因其政绩懋著,由四川嘉陵道道尹,升任四川省省长。当年,几乎被国民党的遥言和诽谤淹没的张澜,这时出乎意外,特别遴选国民党党员潘大道先生为四川省政府秘书长,倚畀之深,世所罕见。作 为国民党的对立面的张澜,竟然“敌友不分”,出现对国民党党员“揖让而升”的异常局面,世人也就大惑莫解。这就使 他既遭不满意国民党者的非议,又被征逐秘书长高位的人啧有烦言。对天局面,张澜出以公心,力排众议,说:我们国家 的人才本来很缺乏,如果全然视党派关系以为进退,而囿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势必使许多贤才被弃置。 这岂不是闺家的重大损失?朝有幸进,野有遗贤,难免招致傾家大事的傾败。事实上,张澜对潘大道素不相识,仅仅由于他在《甲寅》杂志上读到潘大道的一篇关于法制的论文后,认为见解高明,切中时弊,有利于国计民生,他便对潘大道 礼贤下士,委以重任。潘大道脱颖而出,在政治上走上了开明的道路;后来在上海创办法学院,一时旁求俊彦,启迪后人,造就了不少人才,以致竟遭反动派的暗杀,使张澜先生深为悼惜。
“五四运动”前后,如果把“响当当的革命派”的桂冠加诸吴虞先生,那是当之无愧的。“五四运动”之前,吴虞就写了不少非儒、非孝、非礼的文章,引起守旧派的大哗,随即将其通缉在案,逐出教育界。“五四运动”之际,吴虞又在《新青年》杂志先后发表《吃人与礼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等文章,对旧礼教和封建文化大张挞伐, 跻身于“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勇士之列。在吴虞任北京大学教授时,终因沉緬女色,难以自拔,遂不见容于京华,束装回到成都。适值张澜先生创办成都大学,便以校长名义敦聘吴虞去成都大学任教。这样一来,四川的守旧派又群起反对, 攻击吴虞“珍灭纲常明教”,仇视吴虞为“士林败类”,叫嚣要“驱逐吴虞出川”。吴虞在成大的处境极其困难,张澜也受到很大的压力。由于他深知吴虞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盛赞吴虞教授是难得的人才,于是向守旧派“将军”道:哪个能写出文章驳倒吴教授,以理服人,既用不着你驱逐,也用不着我挽留,吴教授就会“即从巴峡穿巫峡”,不逐自去。终于使守旧派缄口,保护了吴虞。当时的成都大学,成为人才荟萃之所,是与张澜先生“兼容并包”的民主办学精神分不开的。 在旧社会几十年的斗争中,张澜先生培育、重用、掩护、营救的爱国志士可谓多矣。

新中国成立,张澜先生更是为国广为罗致人才,对许多散处海内外的笃学之士,立即函电纷驰,尽力延揽,使他们报效祖国,作出了不少贡献。魏时珍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解放初因青年党原中委的身份,在四川服刑。张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给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领导人写信,申述魏时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向来以学术见重于世,绝非反动党团中的顽固分子可类比。魏时珍当即获得人民政府的宽大,恢复了教授的职称,直到现在还在为祖国效垂暮之力。张澜先生上下求索,经历了几个朝代,终于认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为国为民唯贤才是举的政党。


黄金台下的人才,毕竟寥若晨星。爱国大旗下的人才,才是璀如银汉。

1页    共1

发表日期: 1985年9月1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随笔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