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澜民主政治思想发展
杨小卜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和民主富强?对于这个问题的深思,爱国知识分子张澜先生一生中从未停止探索。从清朝末年至民国末年,在中华民族发生剧变的这一时期,张澜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有着怎样的发展变化?此文是我对此的一些思考。
在清末时期,面对帝国主义企图控制中国的险恶用心,张澜先生舍弃自己的生死安危,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保路运动在他的带领下使辛亥革命直接爆发,这一举动也更好地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新历程。他看到当时地方教育落后的现状,大力推崇并兴办实业教育事业,致力于改革教育和学风整顿,从而实现张澜先生的教育救国理念。
张澜先生建立的君主立宪新政治体系,想利用改革的新制度体系打破原有的封建制度,进而改变当时落后的政治格局,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他大力推行宪法制定、设置议院、召开国会、给予人民一定权力等主张。通过这一系列的主张否定当时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体系,充分体现民主性,他当时的君主立宪新政治体系,与当时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下资产阶级追求相吻合,紧紧追随着民主的时代潮流。
抗战时期,张澜先生提出“民主、团结、抗战”思想,他希望能利用民主政治来改变当时一党专政的政治局面。他指出,只有切实实行民主政治理念,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心凝聚及人权保障,才能为取得抗战胜利凝聚更大的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张澜先生提出“和平民主建国”主张,意图避免爆发内战。
在抗战后期,为防止内战爆发,张澜先生致信蒋介石力陈党争之害,他推崇国民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议放下党派偏见和争执,却遭到了蒋介石的坚决反对。1947年民盟被迫解散后,张澜先生清醒、深刻地认识到在是非曲直之间绝无中立。先生下定决心,放弃中间立场,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一文中,他对民主政治的内涵及必要实施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在民主政治措施实施前,必须要有民主宪法作为根本,才能真正明确政府组织的责权及人民应履行的权利义务。张澜先生当时提出的民主政治理念,与我们当前的民主政治思想发展要求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新中国的成立,张澜先生追求的民主和平思想理念终于得到实现。他的一生不断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更好地思索如何使祖国的建设更加民主富强。
张澜先生的思想主张虽几经改变,但又似乎从未改变。他作为一名爱国文士,也是当时民主党派的灵魂人物,他将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如何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他在“爱国民主”的思想理念下勇敢发声。他的政治思想从君主立宪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再到新民主主义,让我们看到张澜先生一直不变的、为国为民的心。
正是因为这不变的思想追求,让张澜先生在他一生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否定自己之前的“旧”思想,不断探索新思想,找寻适合中国发展的出路。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和实践,对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也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张澜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爱国思想和探索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在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回望先生的一生,愿我们能像他一样,执着追求、勇于探索,将我们最深沉、真挚的爱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第1页 共1页
发表日期:
2022/5/17  
来源:
民盟成都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