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与毛泽东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人
凤凰网专稿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毛泽东 , 开国大典 , 保路运动 , 天安门城楼 , 民主斗士 , 新中国建设 ,

目录




油画《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上,张澜站在毛主席身旁
民主斗士”的不寻常履历
“保路运动'挺身而出 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张澜与毛泽东一见如故
面对国共两党力邀 张老最终选择参与新中国建设




 



马鼎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9周年。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泱泱大国同大国民一样,到了花甲之年,就比较听不同意见,学会尊敬和包容他人。开放改革后的中国,也进入了包容和谐的新时代。中国民主党派的代表张澜先生要是活在今天,会发挥更大的历史作用。




油画《开国大典》


张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的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身旁六位副主席有三位是党外民主人士。当时拍摄的纪录片被烧掉了,只有在油画《开国大典》上,还看得到七位正副主席的'全家福'。





开国大典上,张澜站在毛主席身旁

说中国民主党派是'政治花瓶'的人不懂历史,当年'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只是国共内战,还有另外一个战场在'国统区',高举'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大旗动摇国民党统治的各民主党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同蒋介石决裂,有力地配合共产党的军事斗争,正是120万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迅速打败430万飞机加大炮的蒋军的重要原因。民盟主席张澜和几大民主党派协助中共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共同纲领》,五星国旗上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了两颗星,绝非可有可无的陪衬;张澜不但帮手打天下,还要一起议政参政坐天下。当头戴瓜皮帽、身穿土布长衫和布鞋的张澜上天安门开国大典亮相。毛泽东感叹说,表老,你也太简朴了,现在是国家副主席了,应该穿好点。




“民主斗士”的不寻常履历
从1911年开始,张澜先后担任过川北宣慰史,隶属清'大汉四川军政府';嘉陵道道尹,隶属北京政府;四川省省长,隶属北京政府;国立成都大学校长;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隶属中华民国政府;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民主同盟主席。






这是一份极不寻常的履历。在中国近一百年历史中,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头旗帜不断变幻,而张澜却能在每一个朝代都身居要职,拥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这在近代中国知名人士中是绝无仅有的。
1945年国共在重庆谈判,时任民盟主席的张澜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一番长谈之后,张澜说,得天下者毛泽东,从此民盟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直至建立新中国。
1872年,张澜生于四川南充乡下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因为家境贫苦,从5岁起就要割草放牛种地,同时跟着父亲在书馆里读书,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张澜出生之时,大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洋务运动方兴未艾,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开始走出国门。1894年,张澜参加科举并考中了秀才。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前所未有的剧变开始了。1905年,延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张澜子承父业做了一名教书先生。
在教书的新式学堂里,张澜接触了一批维新派代表人物。1903年他作为四川官派留学生来到日本,进入东京宏文书院学习格致。目睹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张澜确立了变法维新救中国的思想。




“保路运动'挺身而出 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甲午战败,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防体系瓦解、经济破产、政治风雨飘摇。敏感的青年知识分子张澜也受到的空前的思想冲击。他22岁考中秀才,'秀才是宰相根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是2000年来儒家治国'修齐治平'那一套,即使是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杰出的政治家,在东西方列强的侵略下都破产了。
老大帝国非得脱胎换骨地变法不可。民主思想随着西方的科技、武备进入中国,通过康有为、梁启超等中下级官吏和知识分子的鼓吹和传播,光绪皇帝的百日维新像彗星划破天际,但是初战失败的政治民主思想已经在全国引起共鸣。张澜也非常主动地接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并付诸于行动。在四川教书的时候,他就砸寺庙佛像挑战封建神权。后来张澜留学日本,他又大声呼吁要慈禧太后退位,还政于光绪,结果被清政府驻日公使扣押。
川汉和粤汉铁路是当地民众的私有财产,清政府用皇权夺取,再卖给洋人,是彻头彻尾的害民卖国。四川士绅和商人带领百姓发起保路运动,开始是高举光绪皇帝神主牌的合法请愿,野蛮的'皇族内阁'谕令武力镇压,激起四川、广东、湖南、湖北四省大暴动。身高不满五尺的张澜挺胸对着清兵的枪口,以生命维护民主权利。在四川保路


1页    共3

发表日期:     来源: 凤凰网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