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崿(慕良),张澜次子,1907年生于四川南充县。聪颖好学,先于南充读书,后到上海同济大学附中就读。l926年入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l927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
1929年任德国中共支部书记。第二次反帝大同盟代表大会在德国汉堡召开,宋庆龄、瞿秋白、陆定一、廖承志等与会。张崿、成仿吾以德国中国支部代表出席。
l933年希特勒上台,迫害共产党人,被迫转赴苏联,到第三国际宣传部工作,遂与家中失去联系。
1936年秋因抗战需要,中共中央调他回国,协助并通过张澜影响四川的地方实力派,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兼寻机恢复和发展被严重破坏的川北党组织。旋即告别妻儿,毅然回归故里。
1936年至1937年,川省148县,多遭水、旱、雹、蝗灾,受灾人口逾3700万。川北旱灾尤重。城中多有饿殍。
为赈灾,张澜任省赈济会常委.张崿任赈灾专员。 张崿徒步巡灾区,每日冒酷暑,顶烈日,行七八十里路,终日食不果腹,甚而饮水亦困难,常露宿郊野。其时,因肩负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的任务,极尽辛劳。
张崿在苏联时,因营养不良, 致身体虚弱。由灾区归,已积劳成疾。但因抗战形势急迫,尚未休息,即随张澜赴成都做军阀刘湘等的工作。仅月余。肺结核病发, l938年秋因病逝世,终年31岁。
张广华撰
墓前另附诗两首:
1).张崿奉中共中央调。回国后,为解亲友惑,写诗一首明其志:
国亡在旦夕,家破知何日?
岂不欲安荣,心非木与石。
救国唤民众,哲人之所示。
解放重外援,平等联国际。
行事不累家,生离当死别。
实重父母爱,伤毁已无及。
椿萱欣并茂,不孝罪可洗。
老伯兼父师,训诲尤感激。
谓我不读书,逍遥跑政治。
道远终可达,坎坷暂时遇。
莫使天下士,古今同叹息。
2).张崿回到家乡后,张澜先生深感欣慰,作诗志感,
喜次子自欧洲归(1936年秋)
游子音书断羽鳞,重瀛一旦作归人。
老亲乍睹惟双泪,异国远离已十春。
消息误传忧物化,瞻依如昔见天真。
时艰正是需才切,爱汝应知善立身。

张崿




发表日期:
2012年  
来源:
张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