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想灭亡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十四年的起点。事变发生后,当时的爱国人士为此都十分焦虑,眼看着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发,退入了山海关,日寇十六个小时就占领了沈阳、长春、鞍山、抚顺等十八个重要城市,仅仅三个月时间,东北全境沦陷,三千万同胞,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处于日寇铁蹄之下,惨不忍睹。蒋介石吓破了胆,一次又一次地抛出“攘外必先安”的谬论,置国家民族危亡于不顾,动员了几十万人次围剿江西红军根据地,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点燃了全国人民抗日反蒋的熊熊怒火。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和抗日部队团结起来,一致抗曰,同时又积极行动起来,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和义勇军,武装抗击曰本;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领导了各大城市的工人、学生、市民游行、请愿,要求抗日。此举一出,深得广大爱国民众的拥戴。各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以及许许多多爱国知识分子,如蔡廷楷、蒋光鼐、李济深、冯玉祥、宋庆龄、沈钧儒等,看透了蒋介石的野心不仅在于消灭主张抗日的共产党,还要进一步消除一切异己,独霸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大业,他们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从1919年五四运动时起,张澜就将社会主义看作是旧中国救亡图存的唯一之道。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在各个时期、各种工作岗位上,他积极地与共产党人合作,为掩护和营救共产党人鞠躬尽瘁,不遗余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民族矛盾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拯救国家危亡、唤醒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张澜积极宣传抗日,立场鲜明地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一切悲观论调。据他的家庭教师林金若回忆,1932年春张澜在南充中学,用马列主义原理深入浅出地向全校师生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表达了他对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在张澜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南充地区很快就组织了一支抗日救亡宣传队,在街头农村宣传抗日。
张澜是一位深有远见、勇敢而又坚定的革命者、政治家。他知道抗日必须反蒋,必须联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陕南人川,在川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很受当地人民欢迎,发展很快。当时南充地下党的领导人大多是张澜的亲戚或学生,他尽力协助他们迎接红军,做好根据地的基础建设工作。1933年3月,张澜离开南充来到重庆。重庆是刘湘的防区。刘湘是民国初年张澜任川北宣慰使时的警卫营副营长,素来敬重张澜。此时的刘湘,一方面欲借蒋介石的力量压制其他军阀,独霸四川;一方面又感到来自蒋介石的军事压力曰益加大,不堪重荷,因此在抗日反蒋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面对这一情况,张澜极力以国家民族大义劝说刘湘,要他效法十九路军,站在抗日救国的立场上来,又建议他联系外省的抗日反蒋力量,争取做民族英雄。在张澜的反复劝说下,刘湘邀请张澜以考察教育与实业为名组织一个考察团到外省考察,借以联络南方各省的抗日反蒋力量。
1933年4月张澜偕鲜英、杨达璋、杜象谷、任乃强等由重庆出发,经武汉、南京、上海、广州、香港、桂林等地,会见了蔡廷楷、蒋光鼐、胡汉民、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沈钧儒、章伯钧、黄炎培、陶行知等各方面的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一路行来,备受欢迎。考察团在广西参观了“寓兵于团”的实践基地,与李宗仁、白崇禧等举行了座谈会(时李、白与蒋矛盾正大)。据任乃强日记记载,在座谈会上李宗仁说“蒋介石没有救国救民之心,共产党则有之”,白崇禧说“蒋介石囚胡汉民、李济深、杀邓演达,制造国民党内部分裂,而暗中勾结日本,丧尽人心”,鲜英说“川军不赞成消灭地方势力搞统一,在外患如此严重的今日,渴望全国团结,一致抗日”。这次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识到联共反蒋、抗日救鬻国的重要性,充分证明了张澜及其考察团的访问是卓有成效的,他们为抗日民族阵线争取了更多的爱国力量。
但在张澜外出考察的日子里,四川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蒋介石四次围剿江西红军失败后,动员八省军队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撤离井冈山,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蒋介石置日本帝国主义于不顾,穷追共产党,为了拉拢刘湘,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为了统率其他军阀,独霸四川,竟然同意了。刘湘到南京见蒋介石,蒋介石质问他,“甫澄,我不佩服你,你既然拥护我,为什么要派张表方到两广去反对我?”刘湘默然,无言对答。张澜访问完毕,八、九月间回到四川,即回南充。这时候川北的形势也大大变化了,张国涛在川北苏区执行极“左”路线,杀人过多,造成恐怖局面,再加上反动宣传和国民党军队的烧杀抢劫,川北大乱,人民四处逃亡,流离失所,惨无言述,急待救济。成都士绅发起组织“安抚委员会”,先选尹昌龄为会长,后因川北难民多,改选张澜。张澜为救民于水火,挺身而出,请卢作孚任救济组组长,倾囊而出,赈济灾民。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单靠募捐、演出得来的钱救济灾民无疑是杯水车薪,难以支持。l934年底蒋介石行辕先遣部队入川前,救济组被迫撤消。
蒋介石势力入川后,蒋、刘矛盾开始激化。1935年春上海中共中央执行局派张曙时入川,做刘湘的统战工作,张澜尽力协助。在张澜坚定不移的抗战思想的影响下,面对蒋介石的步步紧逼,刘湘的思想逐步起了变化,逐渐形成联共、抗日、反蒋的决策。l935年8月中共中央代表李一氓来到成都,刘湘委托张澜、鲜英、钟体乾与李谈判。经过反复磋商,双方达成中共与川康联合抗日反蒋的秘密协定,因为红国初到陕北,生活困难,刘湘答应资助一笔现金,购买药品、布匹、食盐等运往陕北,并派老中共党员王干青为代表常驻陕北,与中共建立密码电报直接联系(刘湘死后,1938年底王才回四川,解放前夕牺牲)。
同年9月,重庆行辕宣布川军发的“地钞”八折使用,以南京发的“申钞”收回,不准再用。ll月又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的钞票为“法币”,其他一律不准使用。刘湘更感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