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求是乃研究和撰写盟史应有的态度
张茂延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解散民盟 , 盟史研究 , 解散民盟 ,

历史是时代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研究历史应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搜集资料,以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吸取经验教训,继往开来。如果事实失真,立场观点不正,就会发生偏见。甚至让事实迁就偏见这就势必遗害于世,贻笑大方。

民盟是1941年诞生的,是“皖南事变”发生后,一批爱国主义人士,为坚持抗日、坚持团结,挽救国家危亡而产生的。民盟在国共分裂后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风雨同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混乱的时期,最后与党共同争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在步入“四化”建设和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新时代的今天,民盟必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因此,盟史不可失真,不可有偏见,才能够团结广大盟员和知识分子,在新时代里做出更大的成绩。


民盟中央文史委员会虽然早已意识到盟史的重要,从1981年起就撰写了《盟史三稿》、《民盟四十年》,今年又写了《中国民主同盟简史》,并且先后向世界各地散发一万余册,但都是征求意见稿。其中多有失实和偏颇之处,损害了民盟的本来面目,与党中央对民盟的评价不一致。由于我与民盟有渊源、有感情,因此我很关心盟史。这次重庆召开盟史座谈会,讨论《中国民主同盟简史》,我在外地,不能参加。仅就简史中的两个问题谈谈我知道的一点情况,谨供写盟史和研究盟史的同志作参考。


(一)民主同盟的建立问题


中国民主同盟,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定位置的政治组织,是怎样产生的呢?《简史》第一页就说它起源于“民主宪政运动的开展和各民主党派的初步结合”。把民盟挂钩于宪政运动上,是不真实的。


据我所知,梁漱溟先生是民盟最早的第一个发起人,他今年九十四岁了,记忆尤强。我为进一步了解民盟的起源,特地访问了梁先生。他说,资料已交近代史研究所,在民国史资料第六辑上发表了。当时华北、华中相继沦陷,蒋介石退到了四川,在重庆建立了陪都;大好河山任敌蹂躏;共产党在敌后组织抗日游击队;有些地方国民党也有部队在,但不是真心抗日,常把矛头对准共产党的游击队,摩擦时有所闻。梁先生有些学生在沦陷区参加抗日,给他来信谈及很多不愉快的事,引起梁的关注,便想亲自去看看。梁先生将此打算向蒋介石谈,蒋介石同意了,后向董必武谈,董老亦同意了。于是梁动身前往鲁南、鲁西、苏北等地去考察。梁先生历时八、九个月,走了很多地方,接触了许多群众,了解到了不少真实情况。当时,蒋介石极力推行“防共、限共、溶共”的反动政策,国共双方军队时有摩擦,不能团结一致,同心抗日。而日军则乘隙长驱直入中国内地,亡国之患急如燃眉。梁先生回来后先到成都向张澜先生介绍所见新闻。后到重庆向各界人士报告所见情况,随即由他发起组织了“统一建国同志会”。顾名思义,其目的是促进国共双方统一认识,合作抗日,以至统一建国。


到了1941年“皖南事变”后,抗日形势更加险恶。乡建派梁漱溟、职教社黄炎培,民社党张君励、青年党左舜生等,认为统一建国会力量小,作用不大。决定将各自领导的组织集合起来,组成民主政团同盟。稍后,第三党要求参加;救国会沈钧儒闻讯,亦欲参加。便与梁商议(梁24岁时就与42岁的沈相识,并结为好友),由于那时一般人的觉悟不够,对党的理解不够,认为救国会太红,有了救国会参加,既怕其他不理解的人不参加,又怕蒋介石不批准而最终不能成立。故而请沈稍待,等正式成立后再邀其参加,沈当即表示同意。因此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之初,黄炎培任主席之时,没有沈钧儒及救国会。对于梁、黄等人组织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我党是赞成的,支持的。在秘密状态中组织不久,梁漱溟被派到香港办报。临行前,梁到曾家岩50号会见周恩来。周恩来介绍他到香港找廖承志。到了香港他见到了廖承志,廖表示很关心此事。香港规定办报要请律师注册,出版印刷要与工厂联系,都要先交一笔钱。以后还要每月缴纳。因带去的钱不多,不能出报,廖承志以一个侨商的名义借钱给他,支持他出版了《光明报》。同时用以向世界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诞生。梁先生深有所感地说:“当时中共很需要第三者”。


“张澜是无党无派,为什么能够参加政团同盟?”我问梁先生。他说,张澜在四川有很高的威望,各方面都尊敬他,要他参加是“众望所归”。而张澜为什么愿意参加呢?据我所知,张澜有一颗赤诚爱国救民之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观念。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一九三五年初,上海中共中央执行局情报处派张曙时入川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四川地方实力派转向抗日立场。张曙时会见了阔别多年的张澜,要他当面劝刘湘站在抗日方面来。二人所见相同,因而议定了一个抗日、反蒋、联共的决策和实施方案。一九

相关文章


1页    共3

发表日期: 1980-1990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