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澜的政治思想
张利源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民主政治 , 政党政治 , 政治思想 ,

张澜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他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他的政治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




张澜早年曾受业南充举人谢德山的门下,谢在戊戌变法中,与刘光第等人常有接触,具有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失败后,谢德山返回南充开馆办学。张澜在受业的过程中,接受了不少维新思想<1>。1903年,张澜在日本留学,目睹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家日益富强,对比中国,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以致国弱民穷,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在中华留日学生会上,大胆倡议慈禧退朝,实行变法维新,被清朝驻日公使斥为“大逆不道”,将他押送回国。


张澜回国后,在四川顺庆府中学堂任教,并创办南充县立小学堂。他尽量增设一些具有维新思想的内容和传播资本主义科学文化的课程。他还创办了南充端明女子学堂,在川北开创了女子读书的新风气。在此期间,张澜力图将旧的教育制度和内容作一些改变,积极传播新的科学知识,以便能触动和突破封建保守思想。他这些探索虽有局限性,但在传播科学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风起云涌的四川保路运动中,张澜和群众一起,激烈反对清王朝卖国卖路的可耻行径,他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显著的突进。


1911年8月,张澜被川汉铁路总公司股东大会推为副会长,与四川省谘议局负责人蒲殿俊、罗纶等人积极领导了四川保路运动。张澜刚强坚毅,无所畏惧,成为保路运动中著名的激进领导人。正如他在股东代表大会上所说的:“吾辈为爱国而来,今爱国必破约以保路。”“有障碍吾等破约保路者……远处之盛宣怀,吾等固誓死仇之,近处如有盛宣怀,吾等亦誓死仇之。”<2>张澜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向清廷挑战。张澜和颜楷(股东会会长)于9月1日向全川人民发出通告:“自即日起,实行不纳正粮,不纳捐输,已解者不上兑,未解者不必解。”<3>全川群众掀起了抗粮抗捐的热潮,使四川总督赵尔丰惊恐万状。当赵尔丰在督署将张澜等人拘捕后,张澜面临大刀架颈,洋枪抵胸的险恶局面,却临危不惧,威武不屈,为了四川广大群众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表现了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思想,也表明张澜对清朝政府的腐朽专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斗争更坚决,更勇敢。这一时期,张澜的政治思想逐渐趋向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直到在反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的斗争中,他的这种民主革命思想才十分明确而坚决。具体表现在他与混成旅旅长钟体道一起在南充宣布川北地区独立,与蔡锷护国军互相呼应,彼此声援。说明张澜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从清末明初的具体实践中,使张澜认识到要进行资产阶级改良,是行不通的。无论是清朝政府,还是袁世凯,都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不容许进行任何形式的资产阶级改良。张澜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感到只有顺乎时代的潮流,进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坚决推翻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封建顽固势力,才可能使中国封建落后的局面得到改变。当然,当时还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可能彻底的,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发生时,张澜适在北京,亲自目睹了广大青年学生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他认为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是针砭时弊的良方,衷心拥护。


1920年9月,张澜由京反川。四川由于军阀连年混战,人民备受苦难。张澜认为这主要是人民群众毫无民主权利所致。如能实行地方自治,伸张民权,是解决四川问题的有效途径。他在答复熊克武的信中明确指出:“所谓根本解决者何?即四川为独立自治省,废督裁兵,实行民治是也。盖四川为独立的自治省,则无论或南或北,或徐或段,两排再有若何之事,不致率连受祸。废督军,则内争之目标失。裁兵,则民困可以渐苏。实行民治,则地方实业既可发展,又不受全国政治革命影响而复起变乱。”<4>张澜“主张川省废除督军,民选省长,实行地方自治”,是解决当时四川问题的切实办法。首先他在南充县进行地方自治的实验。张澜联络南充各界人士,成立了“南充县自治筹备处”。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治观念,他创办了《民治日报》,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举办“

相关文章


1页    共5

发表日期: 1997年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推荐文章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