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张澜的尚墨思想
赵长征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墨子贵义 , 尚墨思想 , 理想追求 , 政治经济 , 伦理道德 , 兼相爱 , 交相利 , 民主体制 , 任人唯贤 ,


    张澜先生于1948年所写的《墨子贵义》一文,集中反映了他的尚墨思想,代表了他人生后期的思想水平,其中既有他对社会的深沉思考,也有他一生经历的凝聚,更有对新事物的努力适应。故尔认真分析研究张澜先生的尚墨思想,有助于对他的深入全面了解,有利于对他的客观公正评价,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尚墨思想的主要内容
    张澜先生写作《墨子贵义》,显然是通过对《墨子》的透彻了解和新的分析阐释,来引发自己对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识,表达对社会政治的基本见解。因而,在尚墨思想中,融汇进了张澜先生的理想追求、政治经济方略和伦理道德观念,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崇尚“兼相爱”的社会政治原则




    张澜先生对《墨子》所提倡的“义”极表赞同,主张以“为义”来改造社会。何谓“义”?义就是“兼相爱交相利”。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会陷入战争贫乱的悲境,原因就在于天下之人未能“兼相爱交相利”,而是“别相恶交相贼”。欲使社会进入博爱平等互助和平之境,必须实现兼相爱的政治,“惟兼相爱,乃能人人平等,而阶级之分可泯”。故墨子所提倡的“义”,实为使世界趋向持久和平的有效途径。




    (二)主张以“交相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墨子》中所倡导的“义”,还包含着“交相利”的内容,认为通过“交相利”,可以实现“天下富而无贫”。张澜先生对此深表赞同。他对儒家所提倡的“喻于利为小人”的理论很不以为然,认为义与利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只有墨子把兼爱交利相互揉合的“义”,才是拯救社会的良方。张澜先生以社会的发展为参照,对墨子的“交相利”思想作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所谓“交相利”就是天下之人皆能“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即尽其力之所能以从事于生产也”。“人必彼此各尽所能而后彼此皆得所需,是谓交相利。”显然,他是主张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各尽所能的劳动,来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要,从而达到共同的富裕。这种解释虽然本源于《墨子》,却又远远高出于《墨子》了。
    张澜先生主张,提倡仁、义、爱不应是虚泛的,而应是具有实在内容的,那就是应落实到“利”上;在他看来,“惟能兼利天下,使皆得其所需,所谓兼爱乃为天下之大利”。言下之意,只有能给人们带来利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否则便是虚假的。同时“利”也是有实在内容的,即使天下“皆得其所需”。《墨子贵义》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实现天下之兼利,自能使老独者有所终,幼孤者有所长,虽不能劳动生产之人,亦皆各得其所,而无失养之虞”;可以视为是其尚墨思想的经济终极目的。




    (三)提倡以利人为核心的社会伦理道德




    张澜先生长期研读《墨子》之后认为:长期以来,以儒家学说为主导而形成的封建传统道德,无法把社会推进到理想的境界(大同之世),而且导致了大量的弊端和混乱。诸如诸侯相攻,君臣相残,父子相恶,兄弟相异等等,所有这些皆根源于仁义道德的虚泛,以致于人们“不能爱人而只知自爱”“不能利人而只图自利”。而《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原则,则能克服社会固存的诸多弊端,使人们“视人若己,无国与家与身之别,只有人类,只有天下”。他认为,只有实现了兼爱交利,才能使人们“无敢舍余力、隐谋、遗利”,出现“人必全心全力而为天下之人民服务”的局面。张澜还据此引伸出“利是形成各种道德的实质”的论点,大力讴歌“损己以利人”“为义以利人”的道德风尚,并认为只有以此来范围天下,改造社会,才能实现治世。




    (四)反对不义之攻伐,期望社会和平安定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乱世,目睹诸侯争战、兵乱迭起、民不聊生的惨景,痛心疾首,遂提出“非攻”的命题,作为治理社会的方法之一。张澜先生所生活的时代,也是民族磨难、列强入侵、军阀横行、内战不已。他作为一名爱国者,一名民主制度的热切追求者,对此乱世自然忧心如焚,于是便同墨子的非攻思想发生了强烈共鸣。他接过墨子的某些学说,强烈反对各种非正义的战争,极力倡导社会的和平安定,从而构成了其尚墨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
    张澜先生十分赞同墨子对战争危害性的分析,认为非正义战争皆是统治者为一家一人之私利而发动的,对这些战争的发动者和侵略者,要“以盗贼攘夺之恶行,声其杀不辜人之重罪”。他反对挑起战衅,但亦主张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有所准备,故提出了“重守”的观点,其实质就是要勇于抵抗各种侵略。同时,他也并非反对所有的战争,他把正义的战争称为“诛”,认为“诛讨有罪之独夫,正所以利天下万民也”。张澜先生对和平表示了热烈的渴望,认为是“天下万国之人民所共同期望”。他对实现和平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战而求致和平,则和平愈见其渺茫”;“以义而求致和平,则天下万国之和平可能实现,而战争将永久消灭”。这里所说的“义”,当然是“兼爱交利”的原则。




    (五)反对统治者奢侈淫靡,主张非乐、节用




    张澜先生接过墨子的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思想,根据时代条件,加以发挥拓宽,构成了他尚墨思想的另一特色。他认为,在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社会中,当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匮乏,“天下方忧不足之时”,统治者不应该追求那种“食必粱肉,衣必文绣”的奢侈生活,不应该沉浸于琴瑟筝笙之声而荒废政务,否则就


1页    共3

发表日期:     来源: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