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女儿的回忆
刘雅清 张茂延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张澜思想 , 张茂延 , 墨子贵义 ,

平和稳重、兼有父亲张澜遗风的张茂延老人、身材高大、举止大方、记忆清晰。与之交谈,你一点也感觉不到她已年近八旬。她就是原国家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的长女。谈到家父张澜先生,她如数家珍:“父亲是个爱国主义者。辛亥革命在四川的保路运动,他是头头,将整个四川的人都掀起来了”。说到这里,老人随口便将张澜l911年8月2日《在四川保路同志会全体会员大会上的演说》词背了出来:“吾辈为爱国而来,今爱吾国,必破约(指破除清政府将川汉、奥汉铁路干线筑路权出卖给列强的合同——笔者注)以保路,故能赞吾人破约保路则爱吾国者,虽仇亦亲之;不赞吾破约保路则国之贼也,虽吾亲亦仇之。事固起于盛宣杯,今则不止在一盛宣怀,有障碍吾等破约保路者,非盛宣怀亦盛宣杯。……果盛宣怀今悔而赞吾破约保路也,吾等亦转而亲之”。老人告诉笔者:这一则演说词包含着张澜早斯的爱国统一战线思想,将亲与仇的界线说得明明白白,而前提是爱国!当时,张澜只是川北股东代表,两次开会以后,他把保路同志会全体会员的情绪鼓动起来,就当选为副会长。随及,他将原来的和平请愿改为罢市罢工,变成革命行动。后赵尔丰逮捕他,在牢狱将斩期间,张澜还写了首《田家乐》诗。表面看,生死攸关的他还能平静地用鸟名作诗,勾画田园之乐,实际是表达了他希望大同世界、大家安平乐道,走向大同世界的思想。这就是张澜先生的胸怀,后因保路同志军围攻成都,赵尔丰迫于形势,终将张澜释放。此后,张澜还在西南挺身而出声讨袁世凯,在“皖南事变”前后始终为反对蒋介石投降阴谋而作不屈不挠的斗争,率民盟与共产党站在一起坚决抵制国民党独裁“伪国大”。这些事迹被陈毅元帅誉为“意义非常重大”和四件大事,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

张茂延老人说:张澜的思想自1919年后转向赞扬社会主义,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一生没有变。他有一首“自励并勉诸儿女“的诗,言明其志:“立德立功在汝为,浮云富贵亦何奇。山移志定无愚智,水落痕残识盛衰。老大虚生常自儆,忧患久处是良师。蒲籝未有黄金畀,此语长书座右宜。”

采访中,张茂延老人几次吟诵起父亲“山移志定无愚智,水落痕残识盛衰”的诗句,感慨良多。“‘三·三一’惨案之际,刘湘准备杀张秀熟(共产党人),张澜写信力保。后报上登出《张秀熟舌战王陵基》(未交军事法庭),将张改为无期徒刊。‘七·七’事变后,张秀熟得以释放,解放后任四川省副省长”。

“再一次是张澜办成都大学。1928年2月16日早晨,国民党军警团突然包围皇城内学校,把正在睡觉的师生赶到操场列队,点名逮捕了30几位师生,上午抓去,下午3点就枪杀了14名(包括成都大学的6位学生),父亲获悉此事后,马上召集全体师生员工大会,愤然提出辞职,抗议军队任意蹂躏学生的暴行!后经学校师生挽留,父亲又复职。复职后,他又写了《怎样研究经济学》、《中国学生的出路》、《我们对于教育的主张》三篇文章,阐述了他阅读马克思主义后得出的一些观点。”

回忆起自己的革命生涯,张茂延充满深情:“我是l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当时只有l8岁。1931年寒假,我到成都省立女子中学。1938年,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学校迁到彭县。我之所以走进革命圈子,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和二哥的影响。父亲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他说过:‘山移志定无愚智,水落痛残识盛衰’,认定了方向就不能随意改变,因此毛泽东赞扬他‘与日俱进’!这点对我影响极深。我二哥张崿l926年入党,留学德国时他任旅德支部书记。l936年秋,党派他回来,我当时读初中,不懂事,看旧小说。二哥就介绍我读鲁迅的小说,读苏联的革命小说。二哥是1938年患病去世的。去世前我去看他,他说:‘要是不生病,我也要到前线去!’他去世时留下了一个小本子,上面有一首他写的白话诗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国亡在旦夕,家破知何日。岂不欲安荣,心非木与石;救国唤民众,哲人之所示。……,”

学校迁彭县后,共产党在彭县有特别支部,学校内也有支部。读高中的张茂延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在校内办壁报,到乡下去发动群众抗日,不久张茂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到加入民盟,张茂延回忆说:“1946年下半年,蒋介石撕毁政协五项协议,在李公仆、闻一多追悼会上又发生了特务袭击致伤张澜事件。当时我们住在培根火柴厂的平房,父亲回来,头缠纱布,身穿麻格格灰布衣,胸前滴满了血,成都进步人士纷至慰问。这当中有一位党盟交叉的游苹大组(二十年代坐过牢的老党员),1946年8月介绍我加入了民盟。”当时国内政治形势比较紧张,金陵大学读的是园艺系,学分未满,又在四川大学借读。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她先后参加青年民协、成都妇女联谊会,任过该会主席等职。她还在川大女生中发展了几个盟员。后来,国民党在全国逮捕了100多个盟员,张茂延与川大同学还去慰问了被捕在川盟员的家属。

1947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发布了“总动员令”的书面谈话,申明民盟“同人一日为中华民国之民,矢愿一目为民主和平统一而努力!”“澜读蒋主席‘七七’广播,一面动员,一面实施宪政。宪政……不外乎保障人权,尊重舆论……否极必复,史事昭然……”那时张茂延还差一个月就要参加毕业考谍,由于时局日趋危急,她便于l947年8月离开成都到上海照顾年近八旬的父亲。当年l0月,上海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她和父亲住在集益里,被特务软禁。此后一年多,特务先是在弄堂口监视,后是又住在弄堂口对面裁缝店内,一大家生活非常艰难,此时的张澜表现出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品质。张茂延回忆到:“那年冬天上海特别冷,大雪纷飞,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串,没有火烤,他穿一件棉衣,伏在窗前一张方桌上看书写字,潜心研究古代先贤的哲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为今用。他重视义,尤其喜欢读《墨子》。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人民痛苦不已,与当时国统区有极相似之处。先父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墨子,完成《墨子贵义》一文。先父与毛泽东相知在1919年,相见在1945。解放后他参加了新中国的


1页    共2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网站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