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1933年出川考察述略
任新建
【字体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键词:四川建设 , 出川考察 , 任乃强 ,


    1933年初夏,张澜先生受四川当局委派以川省代表身份赴两广考察,经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广东、香港至广西,复经香港、上海、汉口而返川,行程逾万里,历时整四月。沿途会见了众多的爱国民主人士和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着重考察了广西、广东两省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法制建设情况。这次考察时间虽不长,但接触面却十分广泛,对张澜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以及全国反蒋爱国斗争的推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略,对张澜先生在新民主革命时期的这一重要历程少有论述。偶有涉及者,亦皆语焉不详,颇有讹传。笔者先父任乃强(筱庄)为张澜之学生,师生情笃,当年曾被委为随员,陪同张先生出川考察,并被指派为负责对外报道此行情况之人,故对此行经过知之较详。除按日将沿途观感寄交《新蜀报》连载外,并撰有《峡外游痕》日记一册,详细记载了此次考察的活动情况。兹据先父记述,参阅有关资料和文献,撰成此文,以补史阙,聊申纪念。
    张澜两广之行的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活动高涨。而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继续奉行“攘外必先安内”之反动政策,加紧围剿红军,打击排斥抗日爱国力量,激起了各界爱国人士和全国人民的愤慨。蒋介石被迫于1931年12月15日宣称下野。但时仅一个月,他又在日本的帮助下,联合汪精卫重新上台。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震动全国的淞沪抗战,抗日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但重新上台的蒋介石却倒行逆施,与日寇签订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将英勇抗日的十九路军调出上海,派往福建剿共。这就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各地纷纷声讨蒋之作为。一些地方势力公开与蒋分庭抗礼,推行“自治”,其中尤以两广为甚。
    自蒋冯阎大战后,北方军阀势力已被削弱,而南方各省军阀仍保存有相当大的实力,继续与蒋抗衡。在全国反蒋的浪潮中,广西、广东的军阀更结成反蒋联盟,形成较大声势,各省地方势力多派出代表与之联络,各界抗日爱国人士亦多对其寄予期望。在两广军阀中,桂系军阀内部较团结,与蒋之矛盾亦较深。1929年蒋桂大战中,他们虽被打败,但蒋之势力始终未能进入其境。故仍保有较大实力。几年来由于推行广西地方自治的结果,在政治经济建设上颇有成效,声名远播。各地反蒋救亡人士对其尤为瞩目,认为是抗日救亡的一线希望,纷纷前往考察学习。
    四川自1917年起长期陷于军阀混战之中,到30年代初,战事集中到刘湘与刘文辉两大势力争夺四川省主席之位的“二刘之战”。经过近一年的战争,到1933年春,刘湘已连败刘文辉,夺得了川北、上川东和川南的大片地区,将刘文辉逼至川西一带。眼见胜局已定,刘湘实际上已坐上川省主席宝座,于是他开始注意地方政治经济建设,亟思办几件能显出政绩的事来拢络人心,稳定全川。于是一方面宣言“克期出兵抗战”,整军秣马,摆出“抗敌赴难”的姿态;一方面倡言教育、实业,组织人员研讨“川省建设大计”,以示其结束战乱,励精图治的决心。1933年春,刘湘召开“四川教育改革会议”,专门讨论任乃强发表在《新蜀报》的《四川教育改革倡议》(该文系任根据张澜指示,总结张创办南充中学的经验而提出),倡议在全省发展农工、会计、医药等中等专业教育,纠正川省普通中学学用脱节等弊病,为地方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会后不久,刘湘又发表公告,派出以张澜为首的四川教育考察团出省考察,广泛汲取各省之成功经验,“以备川省采行”。
    其实,刘湘派考察团出川,其主要目的并非教育问题,而是着眼于政治、军事方面。刘在四川军阀中是依靠蒋介石援助而起家的。但他对蒋排斥异己,吞并地方势力的企图也十分警惕。自1932年红四方面军人川,建立川陕苏区后,蒋多次借口川军剿共不力,要派中央军人川,更引起刘的疑虑,惟恐蒋对其实行吞并。同时,在全国一片反蒋的声浪中,刘对蒋的政治前途亦开始怀疑,亟希望与各地方加强联系,互通声气。由于两广反蒋声势最大,刘更希望与他们建立起联系渠道
    在刘湘的二十一军中,参谋长鲜英(特生)深得刘赏识,颇所倚重。鲜英思想开明,与各界民主爱国人士多有交往,人缘甚好。刘湘最初拟派鲜英为代表出川联系。但鲜英以为,出川一事,颇易引起猜疑,自己又是军人身份,与各界联系交往殊多不便,莫如推选一声望卓著的川省民主人士率团出川考察更为有利。恰于此时张澜避难来渝,住于鲜宅,正欲出川联系各界民主人士,共谋反蒋救国大计。于是鲜英便向刘湘积极推荐,要刘派张澜为川省代表出川考察。
    张澜先生自辞去成大校长后,返南充致力于地方自治建设。他痛感人才缺乏对地方建设之制约,倾全力在南充推行教育改革,并常发表抨击军阀政治之讲话和抗日救亡之主张,掩护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组织之活动,因而遭到当时驻防南充的军阀杨森之仇视。杨森常借故对张澜刁难。先逼张澜交出县立中学与教育局之权,由杨森派来亲信掌管,以阻挠张澜的教育改革施行。继则散布流言中伤,罗织罪名意图加害。张澜在城内不能住,迁至南溪口,但仍常受骚扰,安全不能保障。在学生和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张澜不得已转至重庆牛角沱特园(鲜英之宅)暂住。当得知鲜英之建议后,张澜先生认为值此国家民族危亡之秋,当不计个人得失,为谋国家民族之利益而奋斗。四川闭塞,历来与外界联系甚少,正该利用考察之机,全面了解国内外形势,结识各方爱国人士,团结一切反蒋抗日力量,共商国是,同赴国难。同时,久闻广西新政成绩斐然,张澜先生早有意作一番实地考察,以借鉴其经验于南充地方自治,推动川省政治经济和教育建设。于是欣然同意率团出川考察。
    张澜是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的老前辈,在西南和全国都有很高的声望。从前虽从过政,但早已


1页    共3

发表日期:     来源: 张澜纪念文集

[推荐给我的朋友] [关闭窗口]

工信部网站备案:蜀ICP备2021003115号-1
公安备案号:51130202000361
中物时代(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